江念冬让宋叔帮忙在这个木头箱子里种上韭菜,放在烧炕的屋子里。
北屋沈义的这个房间一直烧着火,是家里最暖和的,因为孩子们在这屋。
天冷了就中午太阳好的时候才带他们出去溜达,大部分时间都在屋里炕上玩。
孩子们在屋里穿着薄的棉袄,去外面穿厚的。
·
宋叔和王老头仔细琢磨了小江的意思,跟在地里种菜一样的道理。
只不过现在外面气温太低,把地点移到了屋内温度稍高的地方。
先种种试试,箱子里放入适量的土,其他流程跟种菜一样。
浇水的时候搬到地上,下面不漏水,把他放到炕上,不直接接触炕,做了一个架子离地面两三公分。
又整了一个小木头箱子,种从院子挖的韭菜根。
宋叔和王老头照顾得很精细,孩子们每天都要看看有没有长出来。
·
十一月下旬
京市前几天刚下了一场小雪,跟东方红比起来,这儿的雪太少了。
沈正他们很是怀念老家冬天的雪啊,每年的十月份就下雪了。
大雪纷纷扬扬,一下就好几天。
屋顶上、树上、地上哪儿哪儿都是厚厚的积雪。
好怀念扫雪的日子。
京市不仅雪少,还小,比家里温度高。
家里冬天好几个月都是零下三十多度。
晚饭后,是一家人坐在炕上的轻松休闲时光。
包子兄弟们满炕走,一会儿去找大伯,嘴里喊着“伯伯!”
一会儿又喊“爸爸”
“尿尿”
“果果”
……
三小子没一个消停,嘴里话不断,干这个干那个,一直闹腾到睡觉。
生物钟很准时,晚上七点到早上六点半。
打着小哈欠,小手揉着眼睛,泪眼汪汪的,这是困了。
再把泡尿,穿上睡袋,放到炕上自己就睡了,都不用哄睡。
他们睡觉的这个点,大人们都在这正常说话呢,他们不受影响,睡自己的。
江念冬的心思不在书上,明显在走神。
最近在街上看到了喇叭裤,有人开始穿喇叭裤了~
是的,书中的剧情借鉴了现实世界的。
年代文中都有提到过,喇叭裤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要做难度不小,布料是个大问题。
好多书里都是从厂子的残次品下手,要跟里面的人搭上关系。
这个时候还不是市场经济,根本不卖给个人,都是跟单位对接。
“沈正,能买到布料吗?做裤子的。”
“家里的布票都用完了?”
沈梅:“还有两张。”
沈正心想,媳妇终于要做衣裳了,必须得买啊。两张太少了。
小玲他们洗漱回来了,江念冬从炕柜上拿了蛤蜊油下来,三双小手已经伸到眼前了。
每个小手上都抹一点,“不用布票,你去厂里问问,看看能不能多买点,能买多少买多少,做裤子的。”
“哦。”
沈正答应着,有点拿不准这能买多少是多少啊。
“你们注意到了没,年轻人穿的那种新式裤子,裤腿这宽的那种。”
宋叔:“没注意。”
沈义点头。
沈正还真注意到了,这样穿太扎眼了。
卖货的时候还跟那个小青年聊了两句,说是跟什么电影学的。
沈正笑眯眯的看着媳妇,还往媳妇跟前挪了挪,“媳妇,我见过。”
媳妇要是喜欢咱就买,钱是啥,王八蛋,花了再赚,给媳妇花钱不心疼。
“媳妇,别自己做。我去百货商场找找看,有给你和梅子买,怎么样?”
把凑到跟前的大黑脸推远点,“不怎么样。我不喜欢,才夸张了。”
“好好好,那咱就不买。媳妇喜欢啥买啥。”
“我是不喜欢,小年轻喜欢啊。沈正,你要是能搞到布料,咱就做裤子去卖,肯定能赚钱。”
沈正:……,媳妇给的题目太难了。
这个时候买大量的布料,这可不是个容易的事。
不过,媳妇想干的事,上刀山下火海,也得试试。
想了一会,就有了思路。
“行,媳妇我先问问建国和老郑,看看他们有没有认识的人,能不能搭上话。”
还可以问谁,问问玻璃厂看门的大爷认不认识布厂看门的。
还不行,就问问那些熟悉的老主顾,能不能给搭个线。
就得找关系,有了关系就好办事。
媳妇要的不是好布料,是厂里的残次品,这个肯定有操作空间,找对人就能办。
没有关系也得创造关系。
多了弄不回来,少点也行。
接下来的几天,沈正就忙这个事。
问了老郑和杨建国,让帮忙打听。
他去了玻璃厂,熟门熟路的自己开门进去。
大爷看到沈正开心的很,这小子终于想着过来了。
小屋里凉飕飕的,“大爷,这儿怪冷的额,也不弄个炉子。”
放下报纸,从暖壶里倒了一杯水递给沈正,“喝口热水,暖和暖和。卖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炮灰知青在年代文里混日子请大家收藏:(m.2yq.org)七零炮灰知青在年代文里混日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