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最新组建的那些东北部队,弟兄们为了回家真是豁出去了,每战必先、悍不畏死,经常担任一些高风险的作战任务,伤亡也是相当的惨重。
不过在美军装备、三王山弹药源源不断的支持下,第一关的一些外围阵地、据点还是一一的被拔除了,整个防御体系正在缓缓的崩坏。
在这个过程中,蓝鲸编队再次拿下了耀眼的战绩,摧毁数个小镇、抹平数十个重要目标,乃至于第一关的附属设施,全部都在大爆1000的轰鸣中化为了灰烬与深坑。
美军那些观察员看着眼馋,也正式提交报告,要求国内研发类似的武器,但这却需要时间,估计是赶不上这一次的大战了。
倒是杨锋带起的另一股潮流,直升机被美军给玩出了新的高度和花样。
当第一关杀得昏天黑地,杨锋的铁背旅也在徒河持续战斗时,占据新京的美军就开始了大战的前奏。
一旦出击就是上百架的共同行动。
一个波次的进攻就足以压制一个联队规模的日军。
就这样在迅速的推进中,往往都是两个小时拿下一座县城,机降一个营的步兵坚守,等待后续装甲部队的跟进。
凭着这种空中闪电战战术,日军布置在新京北、西、东三面的防线被轻易摧毁,大片区域都落入了盟军的掌握。
只是曾经的问题依然存在,迁居到东北的日本人,完全就是全民皆兵,哪怕正规军被美军击溃、歼灭,这些顽固的炮灰也会不停的袭击美军,弄得老麦是不厌其烦。
在这种情形之下,万岛三号曾经用过的一招就被迅速的效仿了。
美国人也招来三韩人进行后续的清理,对那些躲藏起来的炮灰进行无情的清理,前后不过半个月时间就把大半个基地都握在了手里。
而日军面对这一场又一场的失败,仍旧不愿放弃,还在不停完善奉天和冰城的城防,想尽一切办法来延缓盟军的脚步。
结果惨烈的大战足足持续了两个月,可以说整个夏天杨锋都呆在激战的中心,看着身边的弟兄整整换了一遍,由曾经的保安团替换掉了疲惫、伤亡的铁背旅,变成了徒河防御的中坚力量。
这期间奉天方向、第一关方向都朝徒河进行了多次进攻,但始终无法突破铁背旅的防御,终于在八月的一天,激战中的第一关城头,首次出现了青天白日旗,表示国军是第一次打上了城头。
尽管说没坚持多久就被拔掉了,可依旧是对日军的士气产生了严重的打击。
曾经聚集在第一关的200万日军,他们就仿佛一块超巨大的黄油,今天被小刀划一块,明天被小刀刮一层,在不停不停的消耗和外派中到底还是走到了油尽灯枯的这一幕。
尤其是看到卡在辽西走廊的铁背旅,日军前后付出百多万伤亡、所有办法都用尽了,可愣就是打不下来,日军也只能绝望的接受了现实。
军部和内阁调整了战术,不再奢望把第一关的部队撤回来了,相反是命令他们坚守到底,尽可能的消耗国军的兵力与资源,而这一招也是相当的歹毒。
李长官的重兵,从各地陆续抽调的部队,已经在第一关下伤亡百万了,无数中华好男儿的血挥洒在这里,实在实在是叫人痛心。
不说别人的部队,就杨锋比较熟悉的74军,张忠麟在京城整补一次,齐装满员的开上战场,结果半个月就伤亡七成,无奈的又撤下来休整。
第二次整补结束,拉上去重新再打,这一次连张忠麟都端着黄油枪冲锋了,结果却是三次登上城头、三次又被日军给赶了下来。
一周内部队伤亡三成半,张忠麟胸口中弹,还是警卫营几乎拼光才把他给抬了下来。
现如今第一关的战斗都仿佛是一场谁都不肯输、不能输的较量,日军和国军算是扛上了,不到一方被彻底消灭是绝不会结束。
就在这种时候,杨锋却突然接到了军委会的命令……
“要求我从背后配合国军的进攻?尽快拿下第一关?”
“的确如此,电报上就是这么写的。”
“那就回电,告诉军委会的那些家伙,他们做梦去吧……”
帽儿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原木工事中,杨锋面无表情的回答,引得廖莎也是轻轻的一叹。
日军调整战术,奉天方向的日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铁背旅才刚缓口气,没想到就被国府和军委会给惦记上了。
这也难怪杨锋会生气,眨眼间铁背旅在徒河都坚守半年了,国府就没提供过什么像样的补给,还怎么有脸发号施令的?
大家早就翻脸了好不好!
铁背旅现在还在国军的战斗序列内,完全就是杨锋顾全大局,但是军委会似乎却认识不到这一点。
“旅座,苏科长的意思是不要硬顶,回电说我们兵力不足就行了。”
“哼!”
“还有侦查团报告,他们发现少量的日军、大批的日本平民绕过辽西走廊,正在沿着山中小路撤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抗战:我有个军火库请大家收藏:(m.2yq.org)抗战:我有个军火库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