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璎珞打着逛街买土产的旗号,把街面上事关衣食住行的铺子几乎逛了个遍,小玩意儿买了满满一堆。
荆秋灵见她身后的护卫付钱付的爽快,差点眼皮直跳。
奢侈无度的她见过、精打细算的也见过,但这么“不讲究”的,还是头一次见识。
简直花钱不眨眼。
赵璎珞自认为她相当的克制,没有祝明月、林婉婉扫货的豪迈,顶多算“小打小闹”。
但在荆秋灵看来,已经有几分败家的气象了。
两人带着仆婢护卫东游西逛,赵璎珞甚至转到了粮铺里,将常见的粮食价格都打探了一遭。
唯独没有见到红薯的身影。
她转念一想,粮铺里卖的的都是“干粮”,红薯应该算湿货。
太平县的粮价比周边地区略低一些,虽低得不多,却能看出这里的粮食供应还算充足。
赵璎珞其实更想知道,本地官盐和私盐的价格,只不过贸然打听容易引人怀疑,只能暂时放到一边。
让她疑惑的是,这时候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可她在街市上转了一圈,却连一颗红薯都没瞧见。
据荆秋灵介绍,本地的菜市通常只在上午开市,她们下午出门,早就散市了。
两人带着仆婢护卫东游西逛,不知不觉就把两条大街逛完了。
赵璎珞感觉脚底有些发热,问道:“秋灵,本地最热闹的酒楼是哪一家?吃食最好的。”
许多地方名声最盛的热闹去处是秦楼楚馆,她们两个女子自然不方便去,找的是正经的酒楼。
荆秋灵这会也觉得有些累了,她的娘家和婆家虽都是本地大户,但她上酒楼打牙祭的机会少之又少。
好在也知晓本地哪家馆子的吃食最地道,略一思索便报出名字。
赵璎珞对太平县的街巷分布早有大致印象,当即拽上荆秋灵的衣袖,“我们就去那儿。”
两人并肩穿过几条街巷,很快就找到地方。
酒楼虽不算富丽堂皇,却也干净整洁,赵璎珞没有选包厢,径直带着荆秋灵走到大堂一角的桌子坐下。
旁边跟着几位膀大腰圆的护卫,一身利落的劲装,眼神锐利,寻常食客见了,自然没胆量上前招惹。
赵璎珞摘下帷帽,露出明艳的面容,对着迎上来的伙计语气自然地问道:“你们这儿有馉糘吗?”
那熟稔的模样,仿佛是常来的老客,没有半分扭捏。
伙计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客人,少见这般爽快的女子,连忙笑着回道:“有!小店的馉糘是现做的,外酥里糯,娘子要不要尝尝?”
赵璎珞转头看向荆秋灵,语气带着几分随意,“秋灵,你有什么想吃的,只管跟伙计说,不用客气。”
荆秋灵听伙计报了一长串菜名,听得她眼花缭乱,压根没了主意,只能有些局促地看向赵璎珞,“我…… 我也不知道点什么,还是你定吧!”
赵璎珞温和地问道:“你可有忌口?”
荆秋灵连忙摇头:“没有没有,我不挑的。”
赵璎珞不再犹豫,直接对伙计报菜名,“一壶香茅饮,煮饼、豌豆糕、馉糘各来一盘。就这些,尽快上。”
正儿八经的下午茶。
伙计麻利地应下,“好嘞!娘子稍等,马上就来!”
太平县商业不振,连带着高端酒楼也没有几桌客人,显得有些冷清。
赵璎珞听不到什么市井闲谈,便主动引着荆秋灵说话,一会儿问起太平县的风土人情,一会儿又旁敲侧击地打听杜乔就任太平县后的一举一动。
顺便透露一些张法音的喜好,毕竟往后荆秋灵作为本地官眷,与张法音免不得常来常往,多些了解总是好的。
荆秋灵本就是个热心人,有问必答,还时不时补充些细节,两人聊得颇为投机。
不多时,伙计就把点心和饮品端了上来。
煮饼、豌豆糕,赵璎珞往常都尝过,杜乔曾在信中提过、名称颇为生僻的馉糘,却是头一次见。
杜乔说它外酥里糯,乃是无上美味,还有养胃之效。
真端上了桌,赵璎珞仔细一看,却忍不住笑了,从外表就确定它属于烤饼大家族的一员。圆形的饼身,表面撒着芝麻,还带着烤得金黄的焦痕。
她拿起一块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簌簌掉渣,内里却带着几分软糯,除了鸡蛋、盐、芝麻等常见调料,还隐约尝出了花椒叶的清香,口感确实特别,却也没到无上美味的地步。
至于杜乔说的养胃之效,赵璎珞怀疑是因为它口感酥脆,不好消化,让人只能慢慢吃、细细嚼,从而间接起到了养胃的作用。
她忍不住在心里失笑,为何要相信一个厨艺糊弄学忠诚信徒的美食推荐。
两人在酒楼里慢慢吃着点心,喝着香茅饮,休息了约莫小半个时辰,才起身结账,溜溜达达地往县衙方向走。
路过一条窄窄的巷子口时,赵璎珞的脚步突然顿住,她终于看见了苦寻不得的东西。
巷子口的墙根下,蹲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身上裹着一件打了补丁的旧袄,蜷缩着身体,面前摆着一个小小的竹篮,篮子里装着十几个拳头大小的红薯,沾着些许泥土,一看就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
荆秋灵见赵璎珞盯着那篮子貌似平平无奇的红薯看个不停,眼睛陡然瞪大。太平县收获的红薯,大多是亲友间私下交换,少有拿到市场上公开售卖。
赵璎珞步走到老婆婆面前,弯下腰,语气温和地问起价来,“婆婆,你这篮子里装的是什么,怎么卖的?”
老婆婆实在没办法了,才顶着寒风,把家里吃不完的红薯拿到城里来卖,可从早上卖到现在,也只卖出几个,剩下的还在篮子里。
这会儿见有人询价,她浑浊的眼睛里瞬间亮起一丝光,连忙直了直腰,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充满期待地回道:“红薯。”
她抬头看了看赵璎珞和荆秋灵,见两人都头戴帷帽,看不清容貌,只从衣着上判断。
荆秋灵的打扮像是本地大户人家的娘子,赵璎珞的衣着料子更精细,口音也不像本地人,想必是外地来的。
老婆婆心里有些发怵,怯生生地说了下半句,“酿酒的野果。”
赵璎珞听到这个说法,忍不住笑了,重复一遍,“酿酒的野果?你这篮子里剩下的红薯,我全要了。”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请大家收藏:(m.2yq.org)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