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事......”
一九七三年的秋天,是王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地里的玉米和谷子迎来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丰收。
玉米棒子如成年人的小手臂那么粗大,剥开厚厚的绿叶,里面的玉米粒挨挨挤挤的颗颗饱满。
棕黄色的谷穗个个沉甸甸的垂着头,风一吹,谷穗就在风中轻轻晃动着,每一下晃动都在诉说着它的果实有多沉重。
村民们一天三次的跑去地里看,就等着王青山一声铜锣开始双抢。
玉米和谷子都贴地割掉杆子,玉米穗掰掉装进袋子里或背或抬的运到麦场上慢慢晒干,玉米杆晒干切碎喂驴或者当肥料。
谷子一堆堆摊开在麦场上、路上,晒两天就开始用打谷机脱谷。
抱一大把谷子扔进打谷机里,两个人踩着踏板,打谷机就运转起来,谷子噼里啪啦的从下面掉出来。
一堆人围着看。
“这东西厉害啊!这得省多少事儿啊!”
“这是打谷机。”
“我知道我知道。”
有人看见王老头,都纷纷赞扬着打谷机,赞扬着王建军和三妮。
三妮是厉害,能去省城,还能得奖挣钱,但是三妮一天地都没下过,在外人眼里,这农忙的机器肯定是王建军想买的。
王老头在村里本来辈分就高,这下子更受人尊敬了,他笑呵呵的回每一个赞扬打谷机的人。
“舒文这孩子,看见她奶她娘干活累,心疼她奶她娘呢,满省城的找,这才找到的,孩子学习也不容易,还在脑子里记挂着这个,受累着呢!”
女孩子,好名声很重要。
即使三妮以后不嫁在这十里八乡的,嫁到了镇上,甚至嫁到县里,那在乡亲们的嘴里,提起王舒文,那也得是个孝顺勤奋的好姑娘,才能更受婆家的重视。
在王老头的一遍遍传播下,村里人渐渐都知道,这打谷机不是王建军说要买的,是王三妮说要买的。
哦,对了,人家现在不叫三妮了,人家现在有名字了,叫王舒文。
这读书多了就显得脑子聪明啊,看看人家三,哦王舒文,看看人家王舒文,都知道买打谷机来帮助打谷子更省劲儿,再看看自己家孩子,比王舒文年纪还大呢,也不知道找个轻巧办法干农活,在麦场翻一天谷子回到家,面色苍白嘴唇干裂呆头呆脑木木愣愣的。
他们娘要是不骂两声,他们都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
不行,自己孩子也得去上学,不就给点粮食嘛,给,勒紧裤腰带,几斤粮食还是能省得出来的。
上不起初中,那也得念完小学。
用打谷机打谷子,没几天王庄的谷子就全脱粒了,比以往省时省力多了。
一传十十传百的,嫁到王庄的媳妇都跑回娘家去说,别的大队就来借打谷机,王青山全都同意了,还给他们排好日期,挨个挨个排队使用。
王青山听着村子里的人对三妮的称赞心里很高兴,三妮有这名声,三年后上工农兵大学肯定没问题,什么知青也抢不走这个名额了,他们老王家也要出个大学生了!
秋收完了,交了公粮,村子里剩下的玉米和小米都不用再全部换玉米糁子吃了。
人口多的,小孩子多的就换一半。
粮站的人也看着今年收上来的粮食纳闷,怎么今年的粮食都比往年质量好了很多啊,很少有坏的和瘪的。
“今年怎么回事?好几个村子的玉米粒都非常好啊?我们要不要上报,要不要去看看啊?”
“说明今年是个丰年呗,可能是今年春天的雨下的好,地里都湿透透的了,有啥好看的。”
“去年冬天的雪也很厚啊,肯定是虫子卵都冻死了。”
粮站里的人都你一言我一语的,这事儿就过去了。
偶尔有个丰年嘛,很正常,地里庄家就是看天吃饭的,天气好了,粮食就长得好了。
冬小麦种下去后,王老头前面的老屋子也都推倒重新盖了。
为了那中午一顿的肉菜,村子里的青壮年基本都来了。
不出一个月,一座红砖院子又起来了。
前面院子王建军全程监工,完全按照三妮纸上画的样子来的。
盖了几个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堂屋,一个大杂货屋,一个洗澡用的屋子一个厕所。
堂屋比较大,连通厨房的一半摆了两张大桌子和椅子当了餐厅,另一半砌了半个墙,隔离出来的屋子里摆放了一套木头沙发和一个低矮的小长桌。
从院子里可以直接进到厨房,厨房里面还留了个门能直接通进餐厅,餐厅通进里面的是堂屋,堂屋里面南北两面都开了门,一边门出去是前院,一边门出去是后院。
厕所就是用水泥砌了个蹲坑,比原来的木板子搭的看着安全多了。
洗澡的浴室在前后院的连通处,盖了一个屋子,目前还没有太阳能,只是在房顶上面放了一个大水桶,连接着软皮管,软皮管从墙上穿进浴室里面,用绳子固定在墙上。
等到夏天,房顶上的水桶会晒得非常热,家人需要洗澡了就不用再端水进自己屋子里偷偷擦身子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在六零年代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在六零年代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