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午放学路上,王晓月带来了好消息,“我跟我妈商量过了,先买十只下蛋鸭子养着,顺便再买点鸭蛋孵一窝小鸭。”
“从哪儿买?刘彩芹家?”徐祯祯来了兴趣。
“问过了,她家不卖,正好我姥家村里有养鸭子的,我妈说明天就回去问问,应该问题不大。”
“是本地鸭吗?”
“不清楚,应该是吧。”
“产蛋的鸭子,还是麻鸭比较好,高邮鸭也行,体型比较瘦小,可千万别买那种体型胖大的肉鸭子,叮嘱你妈一声。”
“好嘞。”
“还有——”徐祯祯想了想,问,“那家人养的多吗?多的话,让你妈帮我捎三十块钱的鸭蛋。”
中午她妈已经去过刘彩芹家了,三十五块钱的鸭蛋将将够,再多一斤都没有了,而她手里刚凑上来三十块钱,闲置一天都是损失。
哪怕不是麻鸭蛋,她也认了。
王晓月高高兴兴接了钱,答应下来,“这个应该没问题。”
终于盼到放学,学生们都急吼吼冲出学校大门,徐祯祯几个也因为秋假的到来兴奋不已,一路说着秋假都干啥干啥。
头等重要的事情当然是掰棒子,像她们这个年纪的半大孩子,都是要下地的,就是比她们小的弟弟妹妹,也不能闲着,能跟着下地的跟着下地,不能跟着的留在家做饭、剥棒子皮、摘豆子,总之都给安排了事做。
其次,刨花生,刨土豆,刨红薯,割豆子,看枣,打枣,也不能说一点乐趣没有。
回到家,把杂志拿给林娟,等她们做好饭,她爸也下班了,赶上收秋,他也能歇几天。
背着孩子们,徐国庆把这个月刚发的工资拿出来,不多,也就两百六十八块挂个零,给自己留下二十挂零的零花钱用来吃饭,余下两百四十块钱都交给了林满秀。
“这些你都拿着,过秋应该差不多了。”
林满秀还从没有哪一次从他手里一次性拿到过这么多钱,往常徐国庆最多交个一百、一百五,剩下自己吃吃喝喝买买东西,一到月底基本都光了。
这回倒是挺大方。
林满秀很高兴,小心翼翼把钱收起来,心里飞快计算了一下,嗯,两百块钱过秋足够了。
又想起祯祯说给母羊配种的话,“你找个时间问问,看兽医站里能不能给配?”
徐国庆满不在意道,“急啥?先喝个把月羊奶再说,这要一怀上了羔子,奶都没得喝了。”
林满秀想想也是,不过——羊奶又不卖钱,喝不喝,少喝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祯祯说了,这要是能配上,年底就能下崽,一胎往少了说两只,一般正常三四只,运气好的话,五六只也是它,一只小羊羔子养上四个月就能出栏,到时候一只卖上一百,四五只就是四五百,如果赶上小母羊,价格还要高,两百也是有的,这样一算账,比她辛辛苦苦养一年猪还挣钱。
不怪林满秀心动,家里实在钱不够花。
她于是又忍不住劝,“还是配上好,祯祯瑛瑛都盼着下小羊羔呐,再说了,等下了羔子,还不是照样会产奶。”
徐国庆自来在这些琐碎事上嫌麻烦,“行吧,行吧,赶哪天我过去问问。”也不远,乡里就有一家,顺道的事儿。
饭桌上,两口子自然说到收秋,林满秀掰着手指头一样样安排哪天干啥,当然,花钱的地方免不了又提一嘴。
说到钱,徐祯祯不由地又想起刘翠珍,上回好歹从她手里拿回来了一百五十块钱,这还剩三百五呢,不行,趁收秋赶紧要回来,要一点是一点。
“妈,咱再去要趟账吧。”徐祯祯说。
“咳,家里钱过秋够了。”上回弄得不太好看,人家都病成那样了——林满秀想起来心里还是有点不落忍,“算了,过完秋再说吧。”
“别呀,妈,刘,哦翠珍嫂子手里有钱。”徐祯祯说。
“她有啥钱,病病歪歪的。”林满秀不信。
“妈你忘了,她这半个月,天天煮了嫩玉米骑车去县里卖,应该卖了不少钱。”
说到这件事,徐祯祯还是挺佩服刘翠珍的,一般庄户人家没谁会想到做这个生意,她妈林满秀就想不到,一是舍不得,二来根本就没这根弦,琢磨不到县城里的人会花钱买煮玉米吃。
徐祯祯倒是想过,可惜她上学抽不出身。
林满秀还是不同意。
徐祯祯甩出杀手锏,“妈你把钱讨回来,咱还能多买点鸭蛋腌,你也瞧见了,咸鸭蛋有多好卖,三两天就卖光了,这回又赶上秋收,肯定卖的更多。”
“明明有赚钱的机会,你咋能拱手让人呐?傻不傻?”
她这样一说,林满秀心里不由一动,嘴上却还是不改口,“小孩子家家的,这些事儿少操心,先把秋假作业做做,明天一早,跟我去地里刨花生。”
玉米棒子林满秀一早看过了,熟是熟了,里头还透着点生,不妨再等两天。
趁这个工夫,先把花生刨了,豆子割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九零:这辈子都不可能抑郁了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九零:这辈子都不可能抑郁了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