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过了三日,来到了五月十日,
此乃钦天监定下的黄道吉日,也是大祭的日子。
这些日子,南方的几个行省依旧如以往那般,没有丝毫要下雨的意思。
连带着京城的天气都炎热干燥,没有一丝要下雨的迹象。
今日,原本忙碌的京城似乎突兀地安稳下来,
百姓们早早地开始打扫街巷,
用清水洒地,以洁净之姿迎接大的祭祀。
大祭的地点选定在京城南郊的天坛,那是一座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祭天圣地。
天坛的建筑皆采用圆形布局,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
白色的大理石台阶与栏杆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圣洁的光芒。
卯时初,礼部尚书魏兰台身着庄重的祭服,头戴冕旒,
率领着一众礼部官员和身着素服的乐师、舞者浩浩荡荡地从京城出发,向着天坛前行。
队伍前列,是八名身着皂衣的卫士抬着的巨大祭牲,
那是一头经过精心挑选的纯色公牛,
牛角上缠着红绸,象征着对上天的虔诚敬意。
其后,跟着捧着各类祭器的执事,
有古朴的青铜鼎,鼎中盛着新鲜采摘的五谷杂粮,
有雕琢精美的玉盘,盘中摆放着时令水果,
还有盛满美酒的陶樽,酒液在阳光的折射下波光粼粼。
巳时初刻,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紫禁城出发,向着南郊的天坛缓缓前行。
队伍前列,是身着华丽金色铠甲的御林军,
他们身姿挺拔,步伐整齐划一,
手中长枪在阳光映照下闪耀着冷峻光芒,威风凛凛地为队伍开道。
其后,是身着朱红色朝服的官员们,文官们头戴乌纱帽,手持笏板,神情肃穆!
武官们身披袍,腰佩宝剑,气宇轩昂。
队伍中央,一顶明黄色的御辇格外引人注目。
光汉皇帝端坐其中,身着绣有金龙的黑色祭服,头戴十二旒冕冠,面容冷峻而庄重。
御辇四周,簇拥着近身侍奉的太监和宫女。
他们小心翼翼,神色谨慎,手中捧着皇帝祭祀所需的各类器物。
一路行来,不知多少人暗暗观察光汉皇帝周身,
却始终没有发现大太监黄俊的身影,不由得心神凛然!
心中疑惑万分,黄俊去哪了?
....
辰时三刻,队伍抵达天坛。
皇帝率先步下御辇,在礼部尚书魏兰台及一众官员的陪同下,缓缓走向祭坛。
此时,祭坛之上香烟缭绕,檀香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光汉皇帝站定在祭坛的最高处,面朝南方,那是传说中上天所在的方向。
紧接着便是繁琐复杂的仪式!
古老编钟发出清脆悠扬的声响,石磬的声音沉稳而厚重,丝竹管弦之声交织。
舞者们身着素色长袍,手持羽扇,翩然起舞。
在祭坛之下,前来观礼的百姓们早已跪地叩首,他们双手合十,额头紧贴地面,口中喃喃祈祷。
整个天坛周围,弥漫着一股凝重、虔诚而又略带悲壮的气息。
时间一点点流逝,临到正午,礼部尚书魏兰台才恭敬地递上祭文,
光汉皇帝双手接过,展开祭文,深吸了一口气,以雄浑威严的声音宣读:
“维大乾光汉四年五月十日,朕以眇眇之身,率臣民敬拜于昊天上帝。
今南方旱魃肆虐,田土干裂,稼穑无收,百姓困苦不堪,朕心忧如焚!
朕虔诚祈愿,愿上苍垂怜,赐降甘霖,解民于倒悬,保我朝之安康!”
“.......”
皇帝的声音在天坛上空回荡,
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带着庄重肃穆。
苍穹之上,骄阳似火,无情地炙烤着大地。
京城五月的天气并不是那么炎热,但大祭已经举行了一上午,正午的阳光又尤为刺目,
这让魏兰台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打湿,额头渗出丝丝细汗,身上疲惫万分。
他侧头看了看正在诵读的光汉皇帝,略显苍老的脸庞上带着平淡,眼神也古井无波,似乎根本感受不到劳累。
魏兰台见到这一幕,将脑袋微微低了些,心中有些怪异,同时暗暗叹息,
“老了...老了啊....”
随着时间流逝,光汉皇帝还在诵念祭文,在场的一行大人只觉得昏昏欲睡,场中气氛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沉重肃穆,转而多了几分慵懒。
不知为什么,一众大人觉得今日格外的困,连连打起了哈欠。
这哈欠似是会传染一般,慢慢地...周遭的护卫以及侍者都眼神模糊,开始打起了哈欠。
感受到周遭气氛的变化,
礼部尚书魏兰台,这位平日里总是一脸谦和、温文尔雅的老者,嘴角勾起了一丝深邃且莫名的笑容。
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之际,只见他藏在宽大袖袍中的右手,
如毒蛇出洞般迅速抽出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直直地朝着皇帝的后背刺去!
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周围的空气仿佛瞬间凝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武神伐仙请大家收藏:(m.2yq.org)武神伐仙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