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唐老太太当晚呼吸便平稳了,第二天竟醒了过来,休养了一段时间,能吃能走,算是挽回了一条命。
唐琴要去寻那位跛足老丈报恩,唐老太太说听闻跛足老丈住在城西宝光塔下一个草棚里,有时上山采药,有时访友问道,有时街头送药,真要有心寻他,十次倒有八次遇不到的。
唐琴去了几次,草棚还在,里面搁着一张破草席一张薄被,连枕头都没,问附近的人,都说最近没看到他出没。
唐琴吩咐下人放了新草席新被子新枕头,又怕跛足老丈留恋旧物,破草席薄被也不敢丢,收拾整齐,放在草棚一角。
谁知下次再去,新草席什么的都不见了,依旧铺着破草席和薄被,也不知是跛足老丈用惯旧物,还是被别人拿走了新草席。
唐琴干脆也拿了一套被席,亲自在草棚里等待,由家仆送吃喝,一连等了四日,毫无动静。
家仆劝他,要报恩也不急在一时,日子长着呢,跛足老丈老丈可能上山或者到外地去了,总有回来的时候。
唐琴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便留下一封书信和新被席,回货行去了。
刚好一个青年健仆在等他,说要买桂圆红枣百合之类,都说他这里的货好。
店里伙计原是唐家出身,早年这青年健仆陈喜也常有交接的,还记得他是云头岭陈家的人。
桂圆红枣哪里没有,偏偏找到他们货行来,分明是有意气他们少爷的,分明欺人太甚,一早便婉言推辞了,请他离去,他却不去,偏要在店堂里候着。
此刻见唐琴出现,立刻高声问唐少爷好,再提买货一事。
唐琴笑笑:“好,你们给他清点,挑一等好货。”
陈喜面有得色,冲着伙计们挑了挑下巴。伙计们憋了一肚子气,给他清点好货物,银货两清后,埋怨道:“少爷,你也真是的,为什么要做他们家的生意?”
唐琴慢吞吞道:“进门都是客,生意到了门口,哪有不做之理?”
消息传扬开来,不少人笑唐琴忍功了得,更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唐乌龟,唐家仆人和伙计都觉得面上无光。
只有唐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来来往往,面色如常。
城里有一个曾在京城当过大官的老人知道后,叹息说此子不是寻常人。
那年六月,连绵大雨,鉴江中下游发大水,淹没了平原一大片农田,连石鼓岭都成了茫茫大水中一个孤岛,附近村民扶老携幼,牵着牛挑着猪,在岭上避水。
水淹到城门口,城内九街十八巷青石板路还是干干的,府城安然无恙,人人都庆幸不已,说宝光塔镇水水有功。
唐琴想起宝光塔边的跛足老人,他的草棚就在河边,河水上涨,也不知他有事没事。
他放心不下,跟祖母禀告后,带着一个仆人,出了西城门,蹚水过桥。水越走越深,快到塔附近时,水已经没过了膝盖,若非仆人搀扶,他寸步难行。
好不容易走到草棚附近,仆人高兴地说:“少爷,那里有人!”
草棚被淹了一半,里面有个人仰面躺着,水像有知觉一样,只淹到他被席前两分的地方。明明一样高低的地,水却不能漫过去,唐琴和仆人都吐了吐舌头,这老丈果然有几分本事的。
他们不敢做声,猫着腰站在草棚前,一等便是一个多时辰,站到腰酸腿软。
“哎——”里面躺着的那个人举起双手,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仿佛刚刚发现他们,问道:“你们站这里干嘛?不是要偷我的被席吧?”
唐琴自我介绍一番,感谢他留下的救命神药救了祖母一命。
“去去去,一年到头送出那么多药,要是每个都来堵门,我岂不是烦死?快走,快走!”老丈挥挥手,让他们赶紧走。
仆人变了脸色,要跟他说道说道,被唐琴拦住了。
唐琴把一直背着的馒头包子等放下,拱了拱手,拖着仆人快步离开。
他们刚走不远,只听到嗤啦一声,回身一看,草棚摇了摇,被水冲进了江里,唐琴大吃一惊,冲过去要抓住草棚。
谁知老丈从里面伸出头来,左右摇摇,整个人拱出来,坐在了草棚上,就像坐着小船似的,晃晃悠悠,往下游去了。
仆人吓得大喊,被唐琴拦住了,看老丈所为,并不像意外,更像他烦自己了,借水远走。一念到此,唐琴倒后悔不该来打扰老丈了,这一去,也不知日后是否还能相见。
因为遭受水患,城中大户纷纷捐钱捐物,帮助知府拯救灾民。唐家虽然大不如前,也捐了一百两银子,又送出了不少旧衣旧被、红糖生姜之类,连续忙了三四日。
待一切缓过来,他又想起跛足老丈,明知道草棚没了,老丈也走了,不知怎的,他还是想去看看,也不与仆人说,自己一个人走去。
到了那里,远远的居然看到了草棚。他以为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再看,草棚好端端的趴在远处呢。
他不由大喜,跑过去,大喊老丈,谁知却听到了里面嘤嘤有声,似乎是个年轻女子在哭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民间故事全集【1】请大家收藏:(m.2yq.org)民间故事全集【1】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