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虽然没能列入唐宋时期的武庙,但同样是历史名将,而且姜维的父亲姜囧很奇怪,史册三国志仅记载一句:(维)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於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记载看起来很不显眼,汉末时期各种将军名号多如牛毛,郡功曹自然不算高位,但他在阵亡之后却福泽后人,使儿子姜维被赐官,只能说明姜囧很有名望,深受他人敬重和推崇,而且曾在战场有惊人的表现。
得知早前与甘宁激战数十合不败的人是姜囧,王旭顿时释然,汉阳冀县,也就是天水冀县的姜家本就是传承久远的旺族,一代托举一代,养出姜囧、姜叙、姜维等人自然毫不奇怪。
“奉孝!我要姜维父子!”
王旭淡淡的声音满含肯定,因为他非常欣赏姜维,试图将其培养成华夏的擎天之柱。
如今挑起楚国大梁的文武正当壮年,人人能力出众,自是不缺姜维,但熟知历史的王旭很清楚继承人的重要,眼下最受他器重的少年不外乎董允、费纬、邓艾等人,但单是他们几人远远不够。
作为转世而来的人,他从没想过楚国能千秋万代,压根儿不做这种违背规律的白日梦,但两三代人的努力足以保证华夏几百年的繁荣昌盛,保证几百年的迅猛发展,推动时代加速向前。
如此便不会再有五胡乱华,不会再有华夏文明的断层,不会再有无数古籍、文明瑰宝和奇技绝艺失传,确保子孙后代失势或还权于民之后,仍旧能在良好的环境里继续探索前路。
郭嘉不知道他想得那么远,但他能理解王旭为何爱才,片刻的错愕之后,他恭敬地拱手行礼。
“属下定然尽力设局活捉……但主公若想收服姜维父子,俘虏姜叙就不能杀,依属下所知,姜囧与姜叙的感情极为深厚。”
“你有没有办法说服姜叙?”
“没有!”
郭嘉说得很肯定,但等到王旭面现失望的时候,他又似笑非笑地说:“虽然属下做不到,但楚国有一人可以。”
“谁?”
“武都太守杨阜!”
“杨阜?”
“当初主公北伐司隶时,钟繇被迫抛弃杨阜和张既,而两人拼死断后,尽忠尽职,最终又为避免无意义的伤亡而投降,此后杨阜有感主公仁义,忠心耿耿,在任期间为国为民,深受百姓爱戴……这杨阜与两人的关系就非常好,嗯……杨阜与姜叙是至亲的表兄弟。”
“嗯?”
王旭经郭嘉提醒,许多模糊的记忆瞬时涌到心头。
史上平定马超之乱时,杨阜和姜叙这对表兄弟堪称尽心竭力,甚至连家人都被马超杀掉,姜叙的母亲还因宁死不屈而被记入了皇甫谧的《列女传》,且被引注到《三国志》,当然,此事无关对错,属于乱世的悲剧,毕竟马超的家人也遭姜叙等人的友军清洗了一遍,哪里会不报仇,是时的马超已几度遭受灭族之祸,精神处于崩溃状态,换谁都会疯狂。
不过。
当时的王旭没能回忆起这么多事,他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只是想起些大概。
“奉孝!你的意思是……我们去请杨阜用大义和亲情来说服姜家人?”
“不错!”
郭嘉轻轻点头。
“姜家虽世居凉州,但终是汉人,而如今的马家是汉羌之后,杨阜虽然亲善外族,但不认同塞外的族群来统治天下,当年他宁可远投钟繇也不效力马家正是出于此等原因,而姜叙等人愿意效力凉州,不过是因为马义的厚待,若杨阜以亲情加大义说服姜叙,多半能成,若再不成,便告知姜叙的母亲,其母忠正刚烈,必会逼姜叙投降,而且姜叙是孝子。”
尽管早就已经猜到郭嘉会说出什么,但真的听到时,王旭仍是久久沉默。
“奉孝!嗯……你应知道,我向来不主张激化族群隔阂,无论汉人或羌人,甚至别的族群,未来都是华夏的一部分,他们都必须是楚国,也是华夏这片大地的子民!”
“属下知道,但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
郭嘉的声音渐渐转厉。
“为早日平定凉州,为减少军民伤亡,为结束战乱,它是最好的计略,若主公感于手段阴险激进而不用,便是小仁小义,若主公以平定天下为己任,以实现华夏腾飞为目标,恪守大道,促进各族融合且繁荣昌盛,便是大仁大义,主公身为楚国之主,统领天下,舍小仁而得大仁就是理所应当,还请主公三思。”
“呵!”王旭乐了。“奉孝什么时候也学会给我扣帽子?”
“属下只是说出肺腑之言,绝无逼迫主公的意思。”郭嘉似笑非笑。
“行!便按照你说的做……尽快传杨阜过来,我亲自见见他!”
“诺!”
喜欢三国之江山美人请大家收藏:(m.2yq.org)三国之江山美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