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对祖父和父亲与蓉老爷的来往之事一无所知。”
时茜的奶娘、西贝郡主冒名顶替的事情,沐泽心知肚明。
由于皇帝那时已经封了时茜奶娘的女儿为西贝郡主,所以此事只能将错就错。若要深究下去,必定会有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要付出代价的人肯定不会是皇帝,因为皇帝永远都是正确的。
于是,西贝郡主依旧是西贝郡主,只不过只剩下一个徒有其名的封号,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了,还被赶出了国公府。
而时茜顺利地恢复了自己原本的真实身份,并荣膺一品郡主的崇高爵位,更是获封贞瑾伯爵这一显赫头衔,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啊!
至于那桩冒名顶替的丑事嘛,也就这么稀里糊涂、不明不白地过去了。
皇帝并未将此等丑闻昭示于天下并详加解说,故而广大黎民百姓对那件事儿所知也不甚详细。
甚至于,在市井坊间居然还流传着这般传闻:据说时茜自幼体弱多病,以至于在听到父亲过世的消息后就昏厥了过去,为此无法及时赶回至国公府邸去料理其父英国公的后事。
正因如此,圣上才会大发慈悲,特地下旨为英国公认下一名义养女,此人便是西贝郡主啦;而后呢,便由这位西贝郡主来代替时茜这位亲生女,操持起英国公的丧葬事宜咯。
不得不说,这种说法倒是颇能唬住许多人呢!毕竟当年英国公把尚处于嗷嗷待哺阶段的爱女送进胧月庵的时候,对外宣称的理由正是自家闺女身子骨太弱,必须借助佛祖庇佑方能平安顺遂地长大成人。
对于那些在民间广为传播的传闻,皇帝选择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原因很简单,皇帝心里清楚得很,如果强行去压制或禁止这些流言蜚语,反而会让人们更加关注和好奇其中的内情。
如此一来,百姓们必然会越发想要探究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样做只会增加自己那点见不得光的小心思被揭穿的风险。
更何况,目前所传出的各种说法,实际上都对皇帝自身颇为有利。
毕竟对外宣称册立西贝郡主乃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一则是不忍看到英国公绝后无人料理后事;二则也是由于其亲生女因悲痛欲绝导致昏厥不醒,无法及时赶回京城操办丧礼事宜之下的权宜之计。
相较之下,如果让众人知晓真相:原来皇帝明知西贝郡主系假冒身份,但仍佯装不知情并予以册封,实则心怀叵测地企图以欺君大罪来铲除英国公的后代子孙,甚至妄图将他们一网打尽……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西贝”二字拼凑在一起恰好便是一个“贾”字,这实在难以经得起有心人仔细琢磨品味啊!
大臣尸骨未寒,皇帝就卸磨杀驴,对付大臣的后人,到那个时候全天下的人都会指责皇帝无容人之量,容不下一个孤女,那满朝文武及天下百姓谁还愿意为自己卖命。
而时茜也没有过多纠缠于西贝郡主和奶娘冒充她身份一事。
其实,这都是因为哥哥李戈以及萧家的管家劝解所致。
时茜在外漂泊流浪长达三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究竟发生过哪些事情呢?如果时茜无法解释清楚其中缘由,那么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必定会借此大做文章,到那时,各种流言蜚语将会铺天盖地而来,会严重影响到时茜的声誉。
李戈实在不忍心看到妹妹受到这些无端谣言的伤害,因此决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既然如今坊间传闻都说妹妹因病未能及时赶回国公府奔丧,那就让这个说法继续流传下去吧!
时茜听到沐泽开口道:“贞瑾,你不记得无妨,蓉老爷他记得与你祖父、父亲之间的情谊就行。”
“蓉老爷带着蓉家族人撤出凉州蓉城后,凉州蓉城的经济如大厦将倾崩塌停滞了。
翼王殿下和圣上为凉州蓉城受灾地百姓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殷切希望蓉老爷能够重回凉州蓉城。”
“同时大家也是担心宋蓉氏一个女子,难以扛起这千斤重担。
故而,圣上封赏宋蓉氏为卫国夫人,并赐婚,其目的便是安抚蓉老爷,让他放下心中的不安,重新回到凉州蓉城。
所以,等宋蓉氏与宋知州和离,接受封赏后,还需劳烦贞瑾你,陪宋蓉氏去拜见蓉老爷。”
沐泽顿了顿,接着说道:“若蓉老爷愿意重回凉州蓉城,那自然是皆大欢喜的结果;若是蓉老爷不愿意回凉州蓉城,也不必强求。
只是希望蓉老爷看在与你祖父及父亲往日的情分,以及圣上对宋蓉氏的封赏和安抚的份上,能全力支持凉州蓉城受灾地的重建。”
时茜听了频频点头,以此表明自己对这个决定的高度赞同。
时茜道:“蓉老爷在蓉家供奉先祖父及先父牌位,我这后辈理应前去登门道谢。”
时茜说完停了几秒,又道:“沐泽,圣上打算把宋蓉氏赐婚给谁?”
沐泽道:“人选暂时还未定。不过,贞瑾,也就是咱俩关系好,有些话我才与你说,但赐婚圣旨未宣时,你可别与其他人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季时茜请大家收藏:(m.2yq.org)季时茜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