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涵和雨汐的相恋,在冬季临近之际,依然宛如停留在骄阳似火的夏季,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情意绵绵相聚时总觉时光飞逝、光阴似箭,而梓涵的职业生涯在这飞逝的时光之中,即将进入新的里程。
支行通知梓涵组建位于东关的机构,那天还是主任兴冲冲地通知他,说要在东关开设一个网点,储蓄所还是分理处尚未确定,但是由梓涵负责筹建。
去支行行长老孙的办公室报到,老孙语重心长,就支行对于年轻人培养一事对梓涵谆谆教导一番。感激涕零的他竟然蠢到没有表达如何报答对领导的厚爱,只是表示自己一定要做好筹建工作,尽快开业之类的工作方面的艳俗之语,想来也是年轻不经世事,辜负了领导的一片良苦用心。
分行的存款处,返聘的吴老师总令人感觉有些越俎代庖,大有处长风范,甚至有盖过处长的势头,温文尔雅、潇洒倜傥的蔺光明处长反而显得像是吴老师的跟班。吴老师拿出分行组建网点的文件:关于申请设立鸡市拐储蓄所的请示报告,这让梓涵大跌眼镜。“鸡市拐”就是这个网点最初的名字,因为网点租赁的物资再生利用公司楼下的门面房就位于鸡市拐,这个诡异怪癖,历史悠久的地名,让人想起周边销售鸡鸭、门庭若市的市场,充斥着鸡屎、鸭屎的味道,一地鸡毛、鸭毛的景象。
蔺处长毕竟是个文化人,在修正文件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当场令梓涵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个鸡市拐名字太难听了,要改,我看,就叫东关正街;储蓄所,不妥,既然建网点,就搞分理处,不能局限于储蓄业务,对公也应该搞!”
“可是人行要求,网点名称一定要和地名相符,变更网点性质还要另报人行,还要写申请报告……”吴老师压根就没有顺着领导的意思来,坚持他手里的“鸡市拐文件”。
“人行这里我去打招呼,就按东关正街分理处来筹建。”蔺处长坚持着。
“我认为……”
“吴老师,就这样吧。”蔺处长说完就出去了。
接下来就是跑人行和工商局,在蔺处长的关照下,人行很快就把金融许可证发下来了:东关正街分理处。
地处碑林区的网点,应该属于碑林工商局管辖吧?梓涵是这样认为的,他便拿着金融许可证还有一些相关文件,去碑林区工商局跑了几次,总是被告知缺少要件,而且,办事的工作人员不一次说清楚,害得他折腾了几天。
这一天跑到工商局办公室,又看见那位老科长调侃那些前来办业务的人们,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他告诉一位前来办事模样的人说:“你到局长办公室外面点一堆火,然后拿鼓风机往他办公室里面吹,你看他出来不出来。”随后是办公室里一片谄媚的哄笑,梓涵一脸懵逼,不知所云。
老科长看见梓涵又过来了,不紧不慢地说:“银行机构不归区工商局管,营业执照应该属于市工商局,你回去告诉你们分行部门,让他们去市局跑手续。”
听见这话,梓涵一口血差点喷出来:你他娘的耍我呢?是觉得我傻,还是觉得我好玩?之前跑了几趟不说,这时候说出这样丧尽天良的话。
梓涵扭脸就走了。
去分行存款处找蔺处长,却又看见了吴老师,不知道他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梓涵还没说碑林区工商局的恶心事呢,他却主动告诉梓涵:“这一批营业执照已经办好了,你们的也办好了。”就这样,梓涵算是在工商局做了近一个月的无用功,但是结果还是圆满的,毕竟拿到了两个证件就可以开业了。
网点的装修也已经完成,这一天要装报警器,一位高大健硕,头发油光水滑的军人模样的人过来督办,来人见到梓涵后,热情地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梓涵:“我叫宗建军,负责验收你们报警器。”
中午,梓涵安排大家到附近的小酒楼吃饭,老宗迟疑了一下:“这样不好吧?怎么能让基层的同志请我们吃饭呢?”
“没关系,没关系,你们辛苦一上午了,应该的。”作为一方诸侯,梓涵大手一挥就定了,反正都是公家报销。
分理处开业需要很多东西,比如账箱、相关账页等一系列东西,去北大街支行领,发现很多东西都没有。这时候,根据地的作用凸显,丁主任拿出了多年的存货,原来放在长乐路分理处后院,还有楼上的那些疑似垃圾的东西里,竟然蕴藏无穷的宝藏,几乎所有分理处开业需要的设施都齐活了。
梓涵还从支行弄了两块宣传板,他自己写写画画的功底还没有忘记,写完了两块宣传牌,美院毕业的同学张勇还建议梓涵用吹风纸把宣传牌包起来,这样看上去比较高大上。还有就是柜台橱窗上的贴字,也是梓涵自己刻了字,自己贴在柜台玻璃上的。之前,长乐路分理处装修的时候,原来南稍办的贺峰过来做过柜台贴纸,有些还是梓涵刻字的,所以现在干这活儿真是驾轻就熟,一气呵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都往事【工作笔记】请大家收藏:(m.2yq.org)华都往事【工作笔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