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老子从反面重申前面第二十二章所提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希望统治者能时刻保持“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衿”的心态,谦虚谨慎地执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是说,这(指那些“自见、自是、自伐、自衿”的执政行为)从道的角度来说,就如同剩饭赘肉一般,大家都是忌讳厌恶的。故心中有道的人是不会那么去干的!
老子此章所述意思挺明白,道理也挺简单,但历代统治者却往往犯这方面的错。原因都是统治者往往皆有骄狂自大的心态。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主要是武则天怂恿)封禅泰山,标榜下文治武功其实也无所谓的,再来点大赦天下,或尽皆减免三年赋税就也算小小的好事。但秦皇修骊山,筑长城,征南越,过度耗费天下人力物力。他虽度天下不敢反,不过严重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二世即亡!汉武帝为了自己独裁,弄个独尊儒术,落个最终儒官代表王莽直接灭了西汉的结果。并遗害两千多年。至于武则天怂恿唐高宗封禅泰山,拿现在流行语而言,装逼而已。她只是借此坐牢龙椅罢了,倒也没其它啥子多大乱来的。
但最可恨的是上行下效,如同小人得势一般,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当权就不得了的风气。所以,古时中国历代都又羡官又恨官。一个社会公权,弄得个如此状貌的确很对不大起文明古国的称号。
当然,话又说回来,老子劝统治者稍微缩着绻着点儿,也许仅是针对春秋时周室衰微,说不起硬话吧。想拨乱反正,找条硬道理挺重要——拿出实绩来看!他就希望周王室忍辱负重,治理好天下给诸侯看!”
清风是越来越有感觉了,喟然叹道:“我辈追求无欲无为,原来无欲非真无欲,人总有欲。修炼成仙岂非我等之欲乎?无为也非真无为,我辈勤于修炼,岂不也在随时作为?只是老子所说的“余食赘形”,才是真正的道理。此乃“有欲不贪,有为不占”之理也。多了,于我何益?反而有害!真至理名言也!”
对于他能有如此见地,我也觉得颇不错了!他的进步,我实无甚想法,不过还是希望他能将这些道理传予更多的人晓得而已!我独自懂了《道德经》,还真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也是想传诸众人的。清风作为一大派之尊长,代我传播,岂不是再合适不过了!但前提真的是他也要精通才行呀!
喜欢我道自倡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道自倡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