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的开幕红毯是不用想了,肯定赶不上,不过这台北之行,还是必须要去的。
夏沫已经是威尼斯影帝了,其实并不太需要湾湾这个金马奖的承认,毕竟威尼斯电影节无论是在知名度,还是影响力方面,都不是金马能比的。
但这次他的《周处除三害》一口气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最佳动作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原创配乐等八项提名,湾湾方面也是诚心大力邀约,甚至暗示夏沫只要过去就一定有奖。
夏沫还是有点心动的,毕竟剧组可不止他一个人——这可是金马奖喂!你不想拿,别人想拿啊。再说了,除了最佳男主角,还有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啊,这两个奖也是很香的。
华人电影三大奖——大陆的金鸡奖、香港的金像奖,还有就是湾湾的金马奖——它们都是各自地区最高级别的电影奖项。
先说金鸡,金鸡奖是所有华人电影奖项中最重表演性和专业性的,按理说权威性应该最高。
可不足之处也不少:一是金鸡奖每两年才举行一次,这个评选周期就有些奇葩,难免存在着时效上的滞后性。
二是金鸡奖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影帝从不二封!甚至影后,除了早年的巩丽、潘红还有宋春莉三人,之后也从不二封。
三是金鸡奖更偏向于小众影片和不知名的演员,而且参选的影片很多是主旋律电影,这样一来,最佳影片的含金量就下降了。
只要是得过金鸡奖的演员,即便作品再优秀,去了也只能帮别人抬轿子,所以这些人以及他们的粉丝对金鸡奖的关注度自然就会大幅削弱。
少了那些大牌演员的捧场,金鸡奖再好,人气也注定高不起来。
再看金像,为了保护香港的本土电影产业,金像奖设置了严格的参评限制条件。所以参与金像奖评选的,并非涵盖所有的华语片,而是聚焦于香港电影。
要成为香港电影,下面这三大硬性要求你至少必须满足一个:一是导演是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的香港居民;而是出品公司(最少一间)是香港的合法注册公司;三是至少六名工作人员(每个项目限计一人)持有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证。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片红火的时候,港片是华语片老大,这么玩当然没问题,可惜后来港片没落了,金像奖也就随之式微。
随着香港影人北上成风,金像奖的关注度自然也是每况愈下。即便如此,金像奖依旧固步自封,抱着与市场格格不入的老规矩不肯放手,结果是越玩越小,搞到现在都快变成香港人自娱自乐的玩意了。
不过再怎么说,金像奖依旧还有点余威尚在的意思。
最后来看金马,相比于以上两个奖项,金马奖的含金量还是要更高一些,毕竟它针对的是整个华语电影圈,像星马地区的作品也可以来参加金马影展。
金马之名,来自于金门和马祖,两者都是毗邻大陆的岛屿,是两岸一家的象征。
湾湾选择以“金马”作为电影节之名,也就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喜欢差生文具多啊的新书请大家收藏:(m.2yq.org)差生文具多啊的新书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