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福建布政使唐风年担任南直隶、浙江、福建三地总督,掌管军政大事,必须在一年之内彻底消灭倭寇、海盗之乱。
当唐风年收到这封圣旨时,不仅他本人震惊,整个东南地区的官场都热闹、沸腾了,如同油锅爆炸!
总督是个超级大的官儿!
唐风年作为新总督,他掌管的三地都是富庶之地,三地的官场都富得流油。
与此同时,新帝要求他一年之内必须解决复杂的倭寇和海盗问题,这个任务简直重如泰山,难于登天。
于是,官场中的碎嘴子官员们开始议论纷纷。
有的人哈哈大笑,说:“姓唐的,要倒大霉!一年之后,如果倭寇和海盗之乱愈演愈烈,新总督估计要以死谢罪,人头落地!哈哈哈……”
另一人赞同,说:“皇上住在深宫里,没亲眼见过倭寇、海盗,不了解情况。”
又一人手拍大腿,附和:“即使是不会算命的人,也能算出这新总督的寿命,只剩下一年!”
“哈哈哈!”
等着看笑话的人格外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与此同时,有的官员正愁眉苦脸,说:“这个姓唐的,爱抓贪官污吏。如今由他掌管三地军政,岂不是要把东南官场搅得翻天覆地,鬼哭狼嚎?”
另一个官员叹气,附和:“哎!官场不知又要添多少新鬼?”
身为贪官污吏,他们岌岌可危,考虑的不是对和错,而是如何自保?
既保住性命,保住官位,还要保住财富和莺莺燕燕的美人儿。
贪婪者,变得难以安睡。
在蠢蠢欲动的深夜中,不知有多少人诅咒新总督唐风年快点失败……
同时,也不知有多少受贪官污吏欺压的人正在一边流泪,一边怀着最后的希望,祈祷唐总督为他们主持公道,翻案、平反……
在大势所趋之下,唐风年新官上任以后,干的第一件事不是火急火燎地杀倭寇、海盗,而是踏踏实实地为冤假错案平反,查贪官污吏。
在平民百姓中,他的口碑越来越好。
然而,福建总兵霍飞不以为然,他直接去找唐风年,满脸严肃,开门见山地说:“风年,皇上给你定的一年之期已经过去一个月,你打算怎么办?”
“学什么书呆子,分不清轻重缓急吗?”
毕竟相识多年,两家又是亲友关系,他可不想看见唐风年一家男女都奔赴刑场。
所以,他看上去比唐风年本人更急切,更忧虑。
唐风年正在翻看案卷,此时在案卷中夹一张书签,抬起头,发出沉重的叹息。
他先邀请霍飞落座,喝茶,态度依然像以前那样温和,丝毫没有摆出升官的架子。
然后,他推心置腹地说:“倭寇来我国烧杀抢掠,为何一抢一个准?因为民间有汉奸给倭寇带路。”
“甚至倭寇头子、海盗头子就是本国人。”
“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要想打胜仗,天下太平,必须赢得民心,使民心团结。”
“平反冤假错案,抓贪官污吏,都是为了民心,为招安倭寇和海盗中的汉奸做准备。”
霍飞吃惊,若有所思。
之前,他认为消灭倭寇和海盗必须凭借武力,多招兵,日夜练兵,没想到唐风年搞出一个兜圈子的办法——赢得民心。
霍飞顿时感到好笑,是气笑的,觉得唐风年太书生气,太呆,太天真。
他明显不赞同唐风年的做法,于是斩钉截铁地劝说:“招安只是缓兵之计,杀掉作乱者才能斩草除根,一了百了。”
唐风年摇头,冷静地说:“杀不完,因为他们干海盗、倭寇这一行有利可图。”
“只要有利可图,人就会被好处冲昏头脑,前赴后继,就像官场的贪官污吏一样,明知道会被抓住,被抄家,甚至被砍头,但依然干危险的勾当。”
霍飞皱眉头,暂时无法反驳唐风年的话,于是追问:“风年,你究竟打算怎么办?皇上定下一年之期,可不是开玩笑。”
“慢慢悠悠,可不行。”
唐风年也被一年之期压得心情沉重,丝毫笑不出来,说:“民心、财政、练兵,三条路,齐头并进,不容许存在短板。”
“其一,失民心,则汉奸多。其二,没钱、没军饷,谁愿意白白为朝廷卖命?不仅不卖命,反而还要与有钱的海盗、倭寇来个官匪勾结。”
“其三,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强,否则一打就跑,如同乌合之众,一盘散沙。”
“这是一摊浑水,急不得。”
霍飞点头赞同,右手的手指在随身佩剑的剑鞘上轻轻敲击,胸腔里的熊熊烈火变得收敛,心服口服,说:“风年,你想得更周到。”
“练兵之事,你不用担心,我必定竭尽全力。”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霍飞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很自信,暗忖:在别的方面,我或许比不上风年,官儿也没有他大,但论起练兵打仗,我才是内行,风年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只要粮饷充足,我一定搞出精兵强将,所向披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小财主招上门女婿请大家收藏:(m.2yq.org)小财主招上门女婿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