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过了?”陈振华走到最边上的马厩前,伸手穿过木栏,指尖刚触到马颈,那匹枣红色的战马就打了个响鼻,用脑袋蹭了蹭他的手心。
“数了三遍!”王梦生递过一个牛皮本子,上面用铅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数字,“一共一千五百匹,个个都是能上战场的好货,您看这匹。”
他指向仓库中央那匹红马,马背上还留着崭新的马鞍,“是伪军骑兵团团长的坐骑,昨天突围时没来得及带走,兽医刚检查过,三岁口,正是出力的时候。”
陈振华绕着马厩走了一圈,手指划过马厩的木栏,每根木头都打磨得光滑,地上铺着厚厚的干草,角落里还堆着没开封的豆饼——鬼子对这些战马的上心程度,比对待伪军士兵强多了。
“让骑兵团的人过来接手,”他转身对赵刚道,“挑十个最有经验的马夫,仔细检查每匹马的牙口和蹄子,有伤的单独隔开,用咱们带来的药膏治。鞍具、马镫、缰绳都清点清楚,少一件都得查。”
王梦生刚应声要走,就见特战团一营二连的一个排长跑了过来,手里敲着个铁皮盒子:“师长!王团长!二号仓库里全是枪!这盒子里装的是刺刀,亮得能照见人!”
陈振华跟着他走进隔壁仓库,刚迈过门槛就被晃得眯起了眼。阳光从气窗照进来,落在一排排枪身上,反射出密密麻麻的光点。
三八大盖步枪被整齐地码在木架上,枪身泛着暗蓝色的寒光,枪栓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每支枪的旁边都挂着配套的刺刀,刀鞘上的铜扣擦得锃亮,轻轻一碰就发出清脆的响声。
“报告师长,三八大盖一共三千支,”负责清点的士兵正蹲在地上登记,面前摊开的纸上画着整整齐齐的表格。
“每支枪都配了一百五十发子弹,还有备用的撞针和枪油,全是新的,枪托上的漆都没磨掉。”
陈振华拿起一支步枪,掂了掂重量,又拉动枪栓,“咔嗒”一声脆响,动作流畅得没有一丝滞涩。
“是正经的东京兵工厂产的,”他指着枪身上的小印记,“比咱们手里那些缴获的旧货强多了。
杨德志的685团不是一直缺步枪吗?这些正好补上,让他们挑枪法准的先换,剩下的统一入库。”
仓库深处,几十挺重机枪正趴在特制的枪架上,黝黑的枪管像昂起的蛇头。92式重机枪的枪身比步枪粗壮一倍,枪管上布满了散热孔,旁边堆着一箱箱的弹链,链条上的子弹颗颗饱满,铜壳在阴影里闪着冷光。
“这是36挺重机枪,”一个士兵搬开一个木箱,露出里面的备用枪管,“每挺都配了三个备用枪管和两百发弹链,还有专门的工具包,连擦枪的布都备齐了。”
陈振华蹲下身,手指拂过弹链上的子弹,指尖沾了一层淡淡的机油。“这些重机枪给特战团留十二挺。”
他抬头看向王梦生,“剩下的给685团,让他们加强阵地防御。告诉弟兄们,用的时候省着点,子弹打一颗就少一颗,得用在刀刃上。”
再往里走,仓库的角落里堆着小山似的轻机枪,歪把子机枪的造型虽然不如重机枪威武,但数量惊人,整整七十二挺,枪身上的木质枪托泛着温润的光。
旁边的木箱上印着“昭和十四年制”的字样,显然是刚运到没多久的货。“歪把子的子弹是6.5毫米的,和三八大盖步枪的子弹通用。”
陈振华拿起一梭子弹,对着光看了看,“正好,省得单独配弹药。让特战团各连来领,每个步兵排至少两挺,重点加强侧翼火力。”
仓库的最里间藏着更“硬”的家伙,三十六门掷弹筒被装在帆布套里,筒身上的瞄准镜还裹着油纸,撕开纸套,镜片亮得能映出人的影子。
六门92式步兵炮则架在木质炮架上,炮身比掷弹筒长出一大截,炮口的螺纹清晰可见,旁边堆着的炮弹箱上印着“穿甲弹”“榴弹”的字样,箱盖缝隙里露出半截黄铜炮弹壳。
“这炮可真是及时雨!”王梦生摸着炮身,眼睛亮得像点了火,“上次打鬼子碉堡,咱们的迫击炮根本啃不动,有了这玩意儿,再硬的骨头都能敲碎!”
陈振华却皱起了眉,他弯腰捡起一枚炮弹,掂量着重量:“炮弹有多少?”
“榴弹一百八十发,穿甲弹六十发,”负责登记的士兵翻着本子,“还有三十发烟幕弹,都在最底下的箱子里。”
“太少了,”陈振华把炮弹放回箱子,“告诉后勤的人,炮弹单独装箱,运输时垫上稻草,一颗都不能磕。等回了根据地,让兵工厂的同志看看能不能仿造穿甲弹,总不能指望鬼子一直给咱们送弹药。”
走出武器仓库时,阳光已经升得很高了。仓库区的空地上,士兵们正扛着弹药箱来回穿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一个年轻的兵扛着一箱子弹,脚下绊了一下,箱子摔在地上,子弹滚了一地。他吓得脸都白了,慌忙蹲下去捡,旁边的老兵却严肃拍他的背:“没事,下次一定注意了,还好是子弹,要是手榴弹,你第一个被炸死,现在赶快捡起来擦干净,这都是咱的家当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m.2yq.org)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