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比往年更早些。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连同着经历了一场巨大动荡后的大庆王朝,也仿佛透出了一股崭新的生机。
京城在经过数月的肃清、安抚与重建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只是那紫禁城的主人已然更迭,街谈巷议间,也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盼与揣测。
新皇李君泽,在正式登基、改元景和之后,并未急于享受九五之尊的荣光,而是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了整顿朝纲、安抚地方、恢复民生的繁重事务之中。
他深知,这场“靖难之役”虽然成功清除了弑父篡位的三皇子,但也对国力造成了不小的损耗,北有狄人虎视眈眈,内部百废待兴,容不得丝毫懈怠。
勤政殿内,灯火常明至深夜。李君泽与几位新提拔的心腹重臣,如原镇北王、现受封为世袭罔替“靖北王”的顾长青,以及一些在关键时刻反正或保持中立的能臣干吏,日夜商讨着各项新政。
“陛下,当务之急,乃是稳定粮价,安抚流民,恢复各地生产。”
户部尚书捧着厚厚的奏章禀报,“北疆安阳府此前推广的新式农具和选种法,在战后恢复中效果显着,或可在京畿及周边受灾郡县优先推行。”
李君泽点了点头,目光中流露出对安阳的赞赏:“准。此事由户部牵头,工部协办,可派人前往安阳学习取经,务必尽快落实。”
“安阳之法,实乃利国利民之良策。”
他顿了顿,看向顾长青,“靖北王,北疆防务,尤其是狄人动向,还需你多多费心。”
顾长青拱手,声如洪钟:“陛下放心,北疆有慎儿与叶明小子在,更有新式火器与电报通讯,狄人短期内绝不敢轻举妄动。只是,长期来看,边军装备换装、尤其是安阳新式火器的列装,需加快进度。”
“此事朕已记下。”李君泽沉吟道,“格物院与军工之重要,通过此次靖难,天下皆知。安阳模式,有其独到之处。朕有意,在京城亦设一‘皇家格物院’,广募天下巧匠奇才,专研利国利民之器。届时,还需安阳多多支持。”
众臣纷纷称是,他们都明白,那位远在安阳的年轻知府叶明,虽然未曾亲临京城战场,但其提供的技术、情报乃至关键性的证物,对新朝的确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封赏、如何使用叶明及其代表的安阳力量,是新朝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
与此同时,安阳城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似乎并未因京城的权力更迭而有丝毫停滞。
战争的胜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定环境和来自新朝的肯定,反而激发了安阳上下更大的创造热情。
格物院,蒸汽机工坊。
巨大的原型机发出更加平稳有力的轰鸣,带动着传动轴,驱动着隔壁厂房里新安装的几台大型机床——包括一台利用蒸汽动力进行初步拉削、钻孔的简易龙门刨床和一台功率更大的空气锤。
工匠们围着这些庞然大物,紧张地进行着调试和操作训练,金属的切割声和锻打声不绝于耳。
“转速再提高一点!注意观察压力表!”
“这边!夹具要牢固,对准刻度!”
叶明穿着一身简便的工装,穿行在机床之间,不时停下脚步,亲自指导或提出改进意见。他的脸上带着些许油污,眼神却异常明亮。
“大人,”负责工坊的老工匠激动地汇报,“有了这几台新家伙,咱们加工大型零部件的精度和速度,至少提升了五成!以前靠手工敲打打磨要十几天的活儿,现在两三天就能完成,而且尺寸更准!”
叶明满意地点点头:“很好!这只是开始。下一步,我们要尝试用这些机床,来标准化生产新型步枪的枪机和关键部件。只有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才能真正武装起一支强大的新军。”
旁边跟着的顾慎,如今已是安阳军械司的实际负责人之一,闻言兴奋地搓手:“明子,这么说,我那支‘安阳一八七七式’快能批量装备了?你可是答应过我,我的亲卫营要第一个换装的!”
叶明笑道:“放心吧,顾大世子,少不了你的。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还得先解决另一个问题。”
他引着顾慎走到工坊另一侧,这里摆放着几门造型明显不同于以往火炮的新式炮管,炮管更长,管壁更厚,尾部有复杂的闭锁机构。
“这是……?”顾慎好奇地摸着冰冷的炮管。
“基于后膛定装弹药和线膛技术的新型野战炮,暂定名‘景和一式’。”
叶明解释道,“它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射速也更快。但难点在于炮管的锻造工艺和钢材质量,以及闭锁机构的可靠性。我们现在有了更强的锻压设备,正好可以尝试攻克这个难关。”
顾慎眼睛放光,仿佛已经看到这支未来军队手持新式步枪,伴随着这种新型野战炮,横扫漠北的景象。
“太好了!需要什么材料、多少人手,你尽管开口!我爹……哦不,靖北王那边肯定全力支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m.2yq.org)打造最强边关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