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傍晚,魏府后园沐浴在金色的余晖中。
海棠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随风轻旋,落在青石小径上。
魏渊负手立于亭中,看着园子里嬉闹的孩子们。
十岁的义子杨啸正在教八岁的魏子澄练剑,木剑相交发出清脆的声响。
六岁的魏子洋骑在假山上,学着将军的模样发号施令,惹得四岁的魏子浟咯咯直笑。
不远处,魏子演和他的龙凤胎妹妹正在追逐一只彩蝶,两个小身影在花丛间穿梭。
“父亲!”
魏子澄最先发现魏渊,扔下木剑跑了过来。其他孩子也纷纷围拢,七嘴八舌地叫着“爹爹”。
魏渊蹲下身,将最小的魏子涣和韦子淯一左一右抱在怀里。两个孩子刚满周岁,粉雕玉琢的小脸在他胸前蹭着。
“都要听话。”
魏渊环视着孩子们,目光最后落在长子身上,
“子澄,你是长兄,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父亲放心。”
八岁的孩子挺直腰板,已有几分小大人的模样。
苏月娥携着陈圆圆、徐飞燕从廊下走来,柳如是抱着琴跟在后面。
她们在亭中石凳上坐下,侍女奉上茶点。
“此去西域,不比往常。”
苏月娥将茶盏推到魏渊面前,语气温和却难掩担忧,
“听说那边还在打仗?”
魏渊接过茶盏,目光扫过众女:
“正是要去亲眼看看。西域不稳,中原难安。”
陈圆圆轻轻摇着团扇:
“老爷总是有理。只是这一去,不知要多久?”
“少则三月,多则半年。”
魏渊看向正在教魏子浟认字的柳如是,
“孩子们的功课不能落下。”
柳如是抬起头,温婉一笑:“妾身省得。”
徐飞燕逗着魏子涣,忽然道:
“李将军这次不随行吗?”
“奉之要留守京师。”
魏渊顿了顿,
“朝中需要可靠的人。”
这话说得含蓄,但在座都明白。
李奉之不仅是魏渊的亲家,更是京畿防务的关键。将他留下,既是为了稳定朝局,也是为了让家人安心。
暮色渐深,侍女们点亮灯笼。
孩子们还在嬉闹,杨啸带着魏子洋在草地上比划剑招,魏子澄则领着弟妹们玩着游戏。
魏渊望着这一幕,忽然对苏月娥道:
“明日让文诏也回来住些日子吧。他一个人在军营,终究冷清。”
“已经吩咐下去了。”
苏月娥微笑,
“那孩子最喜欢和子澄他们玩耍。”
晚风拂过,海棠花瓣飘进亭中。
魏渊伸手接住一片,轻轻放在韦子淯的小手里。
这个没有名分却养在府中的孩子,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他。
“爹爹。。。。。。”
稚嫩的呼唤让魏渊心中一软。
他抱紧怀中的两个孩子,目光扫过园中的妻儿。
这一刻,他不是权倾朝野的元辅,只是一个即将远行的父亲和丈夫。
西域的烽火还在远方,而眼前的安宁,正是他必须要守护的。
“走吧,用晚膳去。”
他站起身,依旧抱着两个孩子,
“今晚都到我书房来,我给你们讲霍去病西征的故事。”
孩子们欢呼起来,簇拥着他往膳厅走去。灯笼在暮色中摇曳,将一家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魏府书房内的烛火轻轻摇曳。
魏渊站在西域舆图前,手指沿着河西走廊缓缓西移,最终停在哈密卫的位置。
“义父。“
身后传来清朗的嗓音。
魏渊回头,见杨啸端着一盏新茶站在门边。不过十岁的少年,身姿却已挺拔如松,眉眼间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
“啸儿来得正好。“
魏渊招手让他近前,
“你看这里。。。。。。“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八岁的魏子澄牵着六岁的魏子洋,两个小脑袋从门边探出来。
“爹爹在看地图!“
魏子洋挣脱兄长的手,欢快地跑到舆图前,踮起脚尖去够图上的标记。
魏渊俯身将次子抱起,任由他的小手在图上指点。魏子澄安静地站在一旁,目光却紧紧跟着父亲的手指移动。
“这里,还有这里。。。。。。“
魏渊耐心地给两个孩子讲解,
“爹爹过些日子要去这些地方。“
“带我去!“
魏子洋搂住父亲的脖子,
“我也要当大将军!“
杨啸轻轻拉开他:
“弟弟别闹,义父是去办正事。“
这时,苏月娥带着侍女端着晚膳进来,见状不禁莞尔:
“老爷又在给他们讲这些。洋儿还小,哪里听得懂。“
“听得懂!“
魏子洋不服气地撅嘴,
“我要像奉之伯伯那样,带兵打仗!“
魏渊与苏月娥相视一笑。
正说话间,陈圆圆牵着四岁的魏子浟进来,柳如是抱着龙凤胎跟在后面,徐飞燕也抱着刚满周岁的魏子涣姗姗来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末封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明末封疆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封疆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