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晋穆帝永和八年秋,鲜卑慕容部所建燕国南征主帅慕容恪于中山魏昌廉台村,以具装马骑兵击擒冉闵,燕军旋即围攻冉闵的都城邺城,久围而破之,冉闵之子冉智被俘。十六国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建立于中原的汉人国家——冉魏,亡。
邺城被围时,以粮尽援绝,而冉智年幼,其相蒋干为之做主,遣使许诺以传国玺为报偿,请得东晋镇西将军、豫州刺史谢尚之援。谢尚以谯郡流民帅戴逯率部驰援,却命其屯于黄河之上不进,授以方略诓骗蒋干,须先得传国玺,乃可使晋廷发兵与粮赴援。蒋干不得已,乃向冉智请得传国玺予之。晋援自不至,邺城不久即不得已而降,冉魏遂亡。河北全境遂由汉人冉氏之手,继羯人石勒之后,再度失陷于另一胡族鲜卑慕容氏。东晋坐观成败,却趁人之危,从冉智手中骗得传国玺,好歹让江左晋帝,结束了被北方讥嘲为白板天子之历史。
本受晋封为燕王的燕主慕容儁,即自蓟城迁都邺而称帝,封四弟慕容恪为太原王,五弟慕容垂为吴王,八弟慕容德为范阳王。翌年,永和九年春,慕容恪遂率其常胜之师,进向晋朝旧都洛阳。
东晋洛阳守将为河南太守、冠军将军陈佑,即陈喆高祖父,本在荆州为将,受命于上年取洛阳时尚是征西大将军,如今已官拜大司马、都督中外的桓温守城,闻讯惶急,求援于桓,却如泥牛入海,回音绝无。不得已,陈佑乃上书朝廷请援。
朝中相王司马昱与其倚重的扬州刺史殷浩,皆以为旧都可弃,皆以为旧都在手,实是在桓温之手,只让桓以此要挟朝廷还都,还不如弃之。只不过旧都也是本朝曾经所都,若置之不理,名义上殊不好听,于是二人合计,乃使朝廷下诏求贤,以赴援洛阳。
吴兴武康沈氏,是与同郡长城县的陈氏一样的江东大族,武康沈、长城陈、乌程丘三氏,并称为吴兴三姓,是与吴郡四姓顾陆朱张、会稽四姓虞魏孔贺一样的江东大族豪门。吴兴三姓中,乌程丘氏专出文人墨客。武康沈氏与长城陈氏二族,却是与东晋初年显赫一时的义兴周氏——周处与周勰、周玘、周札父子所属家族,同属江东武力豪族一类,而与江东士族吴郡四姓顾陆朱张、会稽四姓虞魏孔贺不同。
二
东晋首君晋元帝司马睿,本是西晋宗室旁支琅琊王,其父琅琊恭王司马觐,乃晋武帝司马炎族兄弟;其祖琅琊武王司马伷,乃司马懿之子、晋文王司马昭之弟。西晋首君为晋武帝,乃晋文王之子,故琅琊王乃西晋宗室旁支,非晋文王一脉,自不可登基为帝。
却说晋怀帝永嘉初,党附朝中执政的东海王司马越的琅琊王司马睿,以安东将军出镇广陵。不久,广陵所属治所在淮南寿春的扬州,便因都城所倚重为粮源的扬州度支转运使陈敏反叛,而全州大乱。
陈敏乃扬州本地庐江合肥人,出身大族,家族强盛,佃客众多,家兵以千数,有兄弟数人,皆有将才。晋武帝咸宁年间,陈敏受马隆事迹激励,亦欲乘时立功。武帝末年,孙吴已平,天下一统,京师洛阳四方辐辏,人口众多,而粮食每有短缺。陈敏便以尚书仓部令史上书,请赴淮南为朝廷筹粮,运东南地广人稀之扬州余粮,以济京师。朝廷许之,遂以陈敏为合肥度支,复任广陵度支,委以漕运重任。
陈敏知漕运不畅,咎在运河不通,甫赴任,便率朝廷所配运粮兵,复请得朝廷允许征集民夫,于合肥疏通巢湖与长江间航道,复于广陵疏通自长江至淮河南岸之淮阴、北到泗上彭城之中渎水,又于江东开练湖,疏浚自丹阳直达长江南岸京口的秦始皇始修之运河。一时南北漕运畅通,朝廷赖之。
至惠帝时,外戚专权,八王混战,陈敏既以扬州度支转运使之职,控制着粮道,便生出来野心,以琅琊王为安东将军新来镇守广陵,乃上书请回移合肥相避。主持朝政之东海王司马越,正忧广陵扼南北水路要冲,漕运长期为旧吴故地扬州人陈敏把持,恐其反叛,乃欣然许之。陈敏回到合肥,便以诸弟为将,命率家兵部曲与扬州运粮接济京师之运兵,攻庐江等江淮间郡皆下。
时匈奴刘渊已于并州平阳郡称汉王建国,八王之乱却仍如火如荼,并未因此内迁胡族已于隔黄河与都城洛阳相望之地建国,而休战止干戈。陈敏既驻足合肥,攻下了郡城即在合肥县之庐江郡,以北攻州城寿春受阻,便转而渡江,攻击孙吴故都建业。
琅琊王导茂弘,有识之士也,自昔在洛阳,便与琅琊王交好。琅琊王依附在朝执政的东海王司马越,而盘踞河北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却以丞相身份遥控朝政,与东海王争权不休。司马越不忿,便怂恿晋惠帝亲征邺城,他自然以朝中执政身份随征指挥,琅琊王、王导亦随在军中。
本来皇帝亲征,司马颖衡以忠君名义,无从抵抗,惟束手请罪,待死而已,且朝廷军容齐整,声势浩大,成都王以为必不敌,遂与僚属议是否白衣出城请罪。丞相左长史卢志却道,“大王无私心,天下皆知!然主上受蔽于东海王,因此亲征大王。若坦然释兵面圣,必受制于人,而受东海王之害!不如拼死一搏,以观后效!且太妃年迈,大王孝子,岂忍阵前受缚,而贻太妃以忧乎?!”成都王以为然,遂命大将石越率军出战,迎击朝廷台军于黄河以南之荡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殷红雪白请大家收藏:(m.2yq.org)殷红雪白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