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怎么能以身犯险
《博物志》:……中平末,并州牧董卓驻兵河东,时族人董先受托初临并州,以军管师,置帐旗,划地界,劝植树造林,种草被地,防风止沙,诸帐旗皆依计而行。自是不忧无草可牧。……
并州军管师的结构组成。
无非有三。
一是将原先并州商队与义从师进行合并。
二是从桃山书院和先锋部曲院校选拔人手加入。
三是从被解放的南匈奴奴隶中选拔优秀忠诚的人加入。
然后进行改编。
按照规划,并州军管师近三万人。
从原先的义从师的十八个营,五万四千人。
调拨一半,变成九个营,二万七千人。
这里面有包括赀虏五营在内的七个驻弹汗山的骑兵机动营。
和代郡、上谷郡两个边郡义从营。
上谷营还是由李通任营长。
而代郡因为浩周是上党人,所以让他回家乡任上党军管营营长。
新任的代营营长是冯习。
实际并州军管师从商队和南匈奴部落吸纳的只有不到三千人。
本质未变。
董先也借机在桃山为书院的人讲解了一下自己接管并州的要点。
除了潜伏先礼后兵外。
还有就是接下来并州的管理形式。
比如改户为帐,万户为旗的牧民编户政策,不再以传统部落管理模式。
董先还让檀柘为南匈奴奴隶划分新的放牧区域。
按三十亩放牧一匹马或一头牛,一亩半放牧一只羊的标准来计算。
让每户拥有五匹马,五头牛,外加二十只羊的财富。
按此标准,为每帐划分三百五十亩草场。
同时确立最低税收,从而控制牧民财富与规模。
比如每帐每年需上交一匹马一头牛和一只羊作为税赋。
你养多了,草场不够,只能另外花钱买草。
你养少了,交不了税,连家人都养不活。
当然了,鸡鸭豕犬,可以多养,丰富伙食,也可卖钱。
人有繁衍,动物也有,所以只要能安排得过来。
各凭本事,吃饭赚钱。
河水几字地块有草场约三亿五千万亩。
至少可安置数十万牧民帐户。
当然了,此标准比塞垣外的略低。
当初董先可是按每帐五百亩草场来划分中东二部鲜卑牧民的。
当然了被划分后的牧民不能再随意越界放牧了。
再比如汉化策略,不再以传统意义的种族为界限。
而改以对汉文化的掌握和拥护为标准,加以区分。
董先超越千年的知识告诉他。
以肤色来区分敌我,是最不可取的。
要知道同族之人,往往下手最狠。
相反,改以认同和喜欢为标准。
哪怕是外族人,只要愿意改变,愿意接受相应的约束。
愿意遵守制定的规则。
那么再加上相应的制度和程序,这样便能比较有效地控制叛徒。
当然了这样的制度和程序需要细化,需要实践。
最简单的是,服从管理,服从分配达到一定年限。
接受各种考核,并通过。
邻长愿意出面证明。
出入边境,需办理相关手续。
财产抵押,以防潜逃。
等等。
还有改变生态环境的植林防沙,种草被地。
董先想让他们改掉从前习惯。
总是指望让草场自然生长。
他想以人为干涉,人工粪肥来充实地力。
以种树植草,来防止土地沙化。
以人工养植来养活牧民。
各帐的草场有人管理,有人养。
帐与帐的区分就是抗风沙的树林。
比如沙柳,沙榆,落叶松。
这些树林便是帐与帐的分界线。
不能随意砍伐。
河水两岸的防风沙树林也是如此。
还有就是利用河套地区的优势。
挖渠引水,既利民生,又便农桑。
用阉煽技术培育牲畜。
用农业十法种树植草。
用青贮技术储存青料。
作为人工种植、养殖技术的推广。
还是需要让刘辛和枣祗派人传授。
至于二长制的实行。
并州全境也是要执行户有户长,帐有帐长,邻有邻长。
这样才可以减少地方豪强,宗族对地方黔首的控制。
就算一个宗族里。
也有分配不公的事,欺压的事情发生。
原先是上告无门。
到处是互相勾结的地方士大夫,豪强大族。
但现在可以直接上诉到县长那里去了。
算是解决皇权不下乡的第一步吧。
也算是布下毛细血管,贴近民生的一步。
这可是董先在平城担任县令得来的经验。
事实证明,实行二长制后,宗族与豪强对基层黔首的控制力度有所减少。
另外董先还强调让并州军管师的人。
要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
不要成天拿人家的吃穿住行,祭祀与我们不一样来做文章。
而要在让大家享受一样的生活待遇,承担一样的责任上用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并汉请大家收藏:(m.2yq.org)并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