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些场景是存在新的预算的,因为原来的能力做不到,现在做到了,比如安防里的人脸识别,原来人脸识别不work,现在能work了;原来在楼宇里通信也不work,现在这个体验更好,这些东西可能是创造新的预算。
不同的场景要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说在挖掘新的东西。
比如通信不是新问题,你要做的是怎样让通信的体验更好,这是一种新的解法;
安防就是让城市里的摄像头用起来,以前摄像头拍下的画面让人看,现在机器看了,这是一种新的解法;
做仓储物流最后不管是对接到电商的还是线下门店,都是给发货问题提供新的解法。
你还是要干这些事情,无非是人干还是机器干,哪个干得更高效的问题,大部分场景不创造新的问题,只创造新的解法。
韩烟凝:最大的竞争来自哪里?
章杉:在城市场景,大家知道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AI创投都在这里面,这个场景不是单向对杉林科技有没有挑战,因为每个公司的技术产品发现都很难deliver(传递)最后用户的价值,大家都很焦灼。这是比较混乱的场景。
相反在消费电子场景下,这个行业格局以及我们的行业定位已经比较好地形成,和用户之间形成了非常好的信任关系。供应链场景上比较新。在这三个场景,我们认为,最大的竞争和以后潜在的合作都来自于这个行业已有的巨头,都不是来自大家认为的AI公司。
韩烟凝:对定位和竞争的认识,是不是也会让杉林科技有变化?
章杉接着道:我们现在平均年龄好像已经到30岁了。平均年龄肯定比以前要大,因为很多行业需要有相关经验的人。
韩烟凝:这样在你们公司不用担心35岁失业。
章杉接着道:我认为要尊重行业经验。
韩烟凝:技术的人,行业的人,他们的重要性的程度大概是几比几?
章杉接着道:很难讲这个比例,不同时候不太一样。如果问我对行业的了解程度是什么水平,我认为是60分,刚及格,因为我肯定不可能那么深入。我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或者说深入去看这个行业的时间可能也就一年,和干了20年的同事相比,他肯定有更深的洞察。
我能不能抓主要矛盾,能不能抓核心问题,能不能知道哪些东西是我不知道的,能不能在该问问题的时候问出正确的问题,即便这些问题好像显得很无知,但能不能做到这样可能更关键。
我在这个行业里待了一年,和一些真专家进行了探讨和讨论,我有信心说我是这个行业里的半专家。
韩烟凝:和传统企业聊AI的时候,他们的接受能力怎么样,能get到点吗?
章杉接着道:能啊。我举个例子,去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发布河图(机器人网络操作系统),我认为行业里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河图的那个逻辑是非常makessense(有道理)的。
甚至有一些行业里很先锋的人士,他们也想做这个东西,但限于算法的能力,限于软件的能力,他们做不出来,因为物流这个行业里,可能做软件的人就没有那么多,更别说做算法的人就更少了。对于这样一些很有想法的人,我们就把他拉进来了呀。
韩烟凝:是挖进来吗?
章杉接着道:对啊,我们就挖进来了嘛。
韩烟凝:喜欢招什么样的人才?
章杉接着道:我们最喜欢两种人,都是从技术和行业这两边往中间走的人,要一根轴能立得住,但能往中间靠。
我们非常喜欢有深厚的技术背景、有技术洞察的人,但也要非常谦虚、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非常快速地学习行业知识。
同时,我们也非常喜欢自身行业的先锋人士,他们的思想不是固步自封的,他们是有创新意识的,也有着学习的心态和快速的学习能力,能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洞察和认知。
我们特别喜欢这样的一些人,也特别希望这样的人能够加入我们。
韩烟凝:最近有没有让你们觉得头疼的问题?
章杉接着道:我们一路上还是比较顺利的,这是真话。我认为,接下来最关键的事情是,怎样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
如果要讲头疼的点,那就是组织。
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在看事儿,业务上需要我们投入很多思考。
但我接下来下半年会更多地看组织,现在公司人也不少,公司需要成为一个好的产品,也需要做产品经理的价值设计,需要设计给员工的价值——这个公司能不能成为一个好的产品,让大家能够在这个地方被激励,觉得干起来有意思,成为一个效率很高的地方。
接下来我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做公司这个产品的价值设计,怎么将公司这个产品变成更好的产品。
韩烟凝:是因为创业公司跑得太快吗?
章杉接着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跟我和章杉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有关系,我们第一份工作就是创业,这是真心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读书成神豪请大家收藏:(m.2yq.org)读书成神豪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