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地碾过铁轨,载着一车厢赵家村人的期待驶向江城。
张建国坐在靠窗位置,身旁挤着村里一二十号人,有青壮年,也有两个手脚麻利的妇人。
他们大多没出过赵家村,连县城都很少去,此刻都扒着车窗,眼睛瞪得溜圆,惊叹声此起彼伏。
“你看那房子,一层叠一层,比咱村砖瓦房气派多了!”
“还有那河,宽得望不到边,比咱村小河沟强百倍!”
“听说江城街上卖肉包子,管够吃还不要粮票呢!”
张建国听着大家的议论,嘴角上扬,拍了拍黄海的肩膀说:
“别着急,到了江城,让你们好好见识见识。”
黄海兴奋地搓着手,一旁的何风也跟着点头,眼神里既有期待,又有几分忐忑。
张建国提醒道:“这才刚出随城地界,离江城还有一小时路程,等下了火车,保管让你们看不过来。”
车厢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人拿出烙饼分给身边人,有人摸着火车座椅念叨,还有人对着窗外电线杆数数。
张建国看着淳朴的乡亲,盘算着到江城后先安置好他们,再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岗位。
火车终于驶入江城站,轰鸣声渐息。
张建国起身叮嘱大家拿好包袱,跟着他别散了。他清点人数后,带着众人走出火车站。
出站后,刺眼阳光和嘈杂人声扑面而来。
宽阔广场上,行人穿着各异,有中山装、连衣裙,还有骑自行车的人穿梭。远处高楼拔地而起,与赵家村土坯房形成鲜明对比。
路边电线杆挂着五颜六色的招牌,“江城百货”“工农饭店”“红旗服装厂”等格外醒目,几辆冒着黑烟的汽车驶过,引得乡亲们驻足观望,满脸震撼。
“我的娘嘞,这就是江城!太热闹了!”有人感叹。
这时,许友庆、柳三、刘强带着几个人呼喊着走来。许友庆穿着干净的蓝色工装,头发梳得整齐,和以前游手好闲的模样判若两人;
柳三、刘强也穿着利落外套,干练十足。乡亲们惊讶地议论:
“友庆变化太大了!”“柳三、刘强以前和咱们一起在田埂打滚,现在真有派头!”“跟着建国哥干,就是不一样!”
许友庆递给张建国一支烟,说:“张哥,一路辛苦,我们早来等了。”
张建国接过烟,拍了拍他肩膀:“一个人来接就行,何必搞这么大阵仗?”
许友庆笑道:
“乡亲们第一次来江城,得让大家感受到热情。”
他招呼着乡亲们:“各位叔伯兄弟,一路累了吧,先去建国百货歇歇脚。”
张建国对乡亲们说:
“大家跟着友庆他们走,先去宿舍安置,好好歇歇,下午可以四处看看,建国百货、服饰城、服装厂都能去,觉得适合什么工种跟我说,有手艺的优先选技术岗。”
随后,张建国拍着胸脯做了保证:
“乡亲们请放心,工钱不会亏待大家,比在老家种地、去别处打工都强,还有,晚上我请大家吃饭。”
乡亲们听了个个喜笑颜开,称赞声,感谢声,汇聚成一片。
一行人跟着许友庆往宿舍走去,街边商铺商品琳琅满目,有布料、玩具、糕点等。
马路上自行车如织,汽车偶尔驶过。乡亲们边走边赞叹,暗自发誓要在江城好好干,扎根这里。
到了宿舍区,是几排整齐平房,每间有四张上下铺,床上被褥干净,墙角有桌子和椅子。张建国让许友庆给乡亲们分床位,叮嘱道:
“大家先放好东西歇歇,下午两点专人带你们去场子看看,选好工种培训三天就能上工。”
黄海和何风分到同一间宿舍,他们放下包袱就跑到窗边,看外面的城市景象。
黄海激动地说:
“何风,这江城比咱们想的还繁华,咱们留下好好干,将来买房、娶媳妇!”
何风点头:“跟着建国哥干,肯定有奔头。”
他原本想着干活来钱快,可看到这繁华景象,又听了张建国的话,心里有些动摇。
乡亲们大多选好了工种,一部分想去建国百货和服饰城,觉得能学做生意;
一部分倾向建国服装厂,不少人在家会针线活有基础。
张建国安排人带他们去熟悉环境,宿舍区安静下来。
这时,张建国走到何风身边说:
“何风,跟我来,我有话问你。”
何风疑惑:“建国哥,怎么了?不去分宿舍,好铺位没了。”
张建国说:“铺位不重要,有更要紧的事。”
何风虽犯嘀咕,还是跟着出去了。
两人到了张建国在江城的家,张建国倒了杯温水让何风坐下,开门见山地问:
“何风,你真打算留在我这儿干活赚钱,不想读书了?”
何风捧着水杯,低头沉默片刻说:“读书太辛苦,也看不到回报,不如干活来钱快。”
张建国皱皱眉:
“看不到回报?你还年轻,眼光要放长远。干活只能解一时之需,没文化、没技术,这辈子可能只能干苦力。读书能开智慧,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你要是愿意读书,学费、生活费我包了,你安心学习。学成后,不管留我公司还是自己闯荡,都有底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请大家收藏:(m.2yq.org)七零农村大旱,我家挖出地下暗河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