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皇宫的御书房内,朱棣和徐妙云坐在书桌前,周围一片静谧,只有烛火轻轻摇曳。突然,一道柔和的光芒在房间中央闪烁,一个虚幻的界面浮现而出,正是他们一直以来依靠的系统。
系统那毫无感情的电子音在房间内回荡:“恭喜宿主,成功将亚洲、欧洲纳入大明版图,完成宏伟霸业。现根据奖励规则,授予改良蒸汽机及制造技术。此技术将助力大明在工业领域实现飞跃,望宿主善加利用。”
朱棣和徐妙云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与激动。朱棣站起身来,双手握拳,目光灼灼地看着那虚幻的界面,大声说道:“好!有了这改良蒸汽机技术,我大明必将如虎添翼,开创万世不朽之基业!”
徐妙云也起身走到朱棣身旁,微微颔首,温婉而坚定地说:“陛下,这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定要谨慎规划,让这技术发挥最大的作用。”
随着系统奖励的发放,大量关于改良蒸汽机制造技术的知识涌入他们的脑海。朱棣紧皱眉头,全神贯注地消化着这些信息,时而闭眼沉思,时而微微点头。徐妙云则拿起纸笔,迅速记录下一些关键要点,她神情专注,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冷静。
数日后,朱棣召集了朝中工部、户部等重要大臣,在皇宫的偏殿商议发展机械产业的具体事宜。
朱棣坐在主位上,目光威严地扫视众人,开口道:“诸位爱卿,如今系统赐予我大明改良蒸汽机技术,这是发展机械产业的绝佳契机。朕意已决,要大力发展相关产业,诸位可有良策?”
工部尚书赵德全率先出列,躬身行礼,脸上带着兴奋与自信:“陛下,蒸汽机制造需专业工坊与技艺精湛之工匠。臣建议在京城及周边选择合适之地,建造大型机械工坊,集中能工巧匠进行生产。同时,设立质量监管制度,确保每一个零件、每一台蒸汽机都符合标准。”
朱棣微微点头,说道:“赵爱卿所言极是。工坊选址与工匠召集之事,就交由你负责,务必尽快落实。”
户部尚书王大人紧接着出列,面露难色:“陛下,发展机械产业所需资金庞大,国库虽有储备,但要大规模开展建设与研发,仍显不足。臣以为,除国库拨款外,还需鼓励民间商贾投资,许以优惠政策,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徐妙云在一旁补充道:“陛下,可发行产业债券,让百姓也能参与其中,共享产业发展之红利。如此,既能筹集资金,又能增强百姓对产业的支持与关注。”
朱棣抚须沉思片刻,说道:“皇后此议甚好。王爱卿,你与户部同仁仔细商讨债券发行细则,确保公平公正,吸引各方投资。”
商讨持续了数个时辰,各项计划逐渐明晰。最终,朱棣站起身来,大手一挥,坚定地说:“此事关乎大明未来,诸位爱卿务必齐心协力,不得有丝毫懈怠!”
机械工坊的建设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京城郊外的一片空地上,工人们忙碌穿梭,搬运木材、石料,搭建工坊的框架。
负责工坊建设的工部侍郎李勇,头戴乌纱帽,身着蓝色官服,在施工现场来回踱步,不时大声指挥着:“那边的,木材摆放整齐些!还有你们,动作快点,别偷懒!” 他神情严肃,目光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工匠们在酷热的阳光下挥汗如雨,但眼神中都透着兴奋与期待。一位年轻的工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身旁的同伴说道:“听说这次咱们要造的改良蒸汽机可厉害了,能让大明变得更强大!”
同伴笑着回应:“那是自然,能参与这事儿,可是咱的荣幸!说不定以后咱也能名留青史呢!”
与此同时,选拔工匠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一个宽敞的场地里,来自各地的工匠们展示着自己的技艺。
主考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他眯着眼睛,仔细观察着每一位工匠的操作。当一位工匠熟练地打造出一个精致的零件时,老工匠露出满意的笑容,点头说道:“不错,手法娴熟,功底扎实,你被选中了。”
经过层层筛选,一批技艺高超的工匠汇聚到工坊。他们在工坊内接受严格的培训,学习改良蒸汽机的设计图纸、零件构造和组装流程。
培训室内,工部的技术官员拿着图纸,大声讲解着:“这是蒸汽机的核心部件,气缸,大家看,它的设计更加精密,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极高。在铸造的时候,火候和浇筑速度都要严格把控,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整个蒸汽机的性能!”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匠皱着眉头,上前一步问道:“大人,这气缸所用的材料,我们以往都不曾见过,该如何获取啊?”
技术官员微微一笑,指着图纸上的标注说:“这材料乃是特种钢材,需由工部专门调配。后续会有专人给大家送来,你们只需按照要求精心铸造便可。”
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工坊内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式进入改良蒸汽机的制造阶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请大家收藏:(m.2yq.org)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