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材料强度问题,可以考虑局部热处理和表面强化工艺。
一个小时过去了,沈良的草图越来越详细。
正当他专心致志地计算参数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戴着眼镜,手里拿着茶缸。
“您就是新来的沈工吧?我叫张强,是项目组的技术员。”年轻人自我介绍道,“给您送杯茶。”
“谢谢。”沈良接过茶缸,热腾腾的茶水散发着清香。
张强好奇地看了看桌上的图纸:“您这是在重新设计液压系统?”
“有些想法,还不成熟。”沈良谦虚地回答。
“能看看吗?”张强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我对液压技术特别感兴趣。”
沈良点点头,把图纸转向他。
张强仔细研究了几分钟,眼神逐渐变得专注。
“这个缓冲回路的设计很巧妙!”他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细节说道,“能够有效减少压力冲击。”
看来这个年轻人确实有一定的技术功底。
“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沈良反问道。
这不仅是在考验张强,也是在收集不同的技术观点。
张强沉思片刻:“我觉得这里的管路布局可以再优化一下,减少阻力损失。”
他的建议确实有道理。
沈良在图纸上做了标记:“你说得对,这个问题我也在考虑。”
两人就技术细节讨论起来,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沈工,您的水平真高!”张强由衷地赞叹道,“这些设计思路我从来没见过。”
“互相学习。”沈良笑着回答,“年轻人有冲劲,思维也更活跃。”
张强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那以后我能经常来请教吗?”
“当然可以。”
有了这样一个积极的助手,工作会轻松不少。
更重要的是,沈良意识到自己不能单打独斗。
要想真正推动技术进步,必须培养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工程师。
他们才是未来中国重工业的希望。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yq.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