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点点头,又把设备检查一遍。结晶器、冷却系统、液压缸、传动轴,每个部件都运转正常。
九点整,一辆小推车推进仓库。
车上放着一个坩埚,里面是刚从高炉取出的铜水。橙红色液体散发着逼人热浪,空气都被烤得扭曲变形。
“小心点。”沈良提醒,“别洒出来。”
两个工人抬起坩埚,缓缓走向连铸机。所有人屏住呼吸,目光紧盯那团火红液体。
“准备。”沈良站在电控柜前。
“好了。”老张回答。
“开始!”
刘建国按下启动按钮。
电控柜嗡鸣声骤然升高,液压泵全速运转,传动轴飞快旋转。冷却水哗啦啦流进水箱,结晶器开始降温。
“浇!”
两个工人倾斜坩埚,炽热铜水倾泻而出。
橙红色液体注入结晶器,瞬间冒起白色蒸汽。嗤嗤声响个不停,整个仓库都弥漫着金属气息。
沈良死死盯着温度表。
一千二百度。
一千度。
八百度。
“冷却正常!”老张喊道。
传动轴带动结晶器缓缓移动,铜水在里面快速凝固。不到两分钟,一根铜棒就从另一端伸出来。
“成了!”刘建国激动得跳起来。
但沈良没有放松。他拿起游标卡尺,测量铜棒直径。
五十毫米,误差零点一毫米。
又检查表面,光滑平整,没有裂纹。
“再来一次。”他冷静说道。
第二次浇铸开始。
这次沈良调整了冷却水流量,传动速度也稍微加快。铜水注入结晶器,又一根铜棒缓缓产出。
直径五十毫米,误差零点零八毫米。
沈良嘴角微微上扬。
“继续。”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连续五次浇铸,每一次都成功产出合格铜棒。直径误差控制在零点一毫米以内,表面质量完全达标。
老张拿起一根铜棒,来回端详。
“真他娘的成了!”他哈哈大笑,“咱们真搞出来了!”
王大山也激动得眼眶发红。
“沈工,你这脑子,太他妈厉害了!”
刘建国抱着电控柜,眼泪都快流出来。
“我这辈子就没干过这么牛逼的事儿!”
沈良看着那几根铜棒,心里也涌起一阵成就感。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别高兴得太早。”他说,“现在只是初步成功,稳定性还得继续测试。”
“对对对。”老张收起笑容,“得多试几次。”
接下来一周,连铸机进行了连续测试。
从早到晚,不间断浇铸。
铜棒一根根产出,堆满了仓库一角。
过程中也出现过几次小问题。
有一次液压缸压力不稳,导致传动速度波动,铸出来的铜棒表面有轻微波纹。沈良调整了液压系统参数,问题解决。
还有一次冷却水箱漏水,差点导致结晶器过热。王大山连夜补焊,总算没耽误进度。
但总体来说,设备运行稳定。
到第十天,累计浇铸超过五百次,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
这个数据,已经超过沈良预期。
“可以了。”他放下记录本,“准备向厂里汇报。”
老张搓了搓手。
“真要报上去?”
“不然呢?”沈良反问,“咱们折腾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这一天?”
刘建国有些紧张。
“万一厂领导不认可怎么办?”
“那就让事实说话。”沈良拍了拍身旁的连铸机,“这玩意儿摆在这儿,谁也否认不了。”
当天下午,沈良写了一份详细报告。
报告里列出了连铸机所有技术参数、测试数据、成本分析。还附上了几张照片,清晰展示设备结构和产出的铜棒。
写完报告,他直接去了厂长办公室。
厂长正在批文件,抬头看见沈良,有些意外。
“小沈?有事?”
“李厂长,我有个东西想给您看看。”沈良把报告递过去。
厂长接过报告,随手翻了几页。
然后动作突然停住。
他把报告放到桌上,重新从头开始看。这次看得很慢,每一页都仔细研究。
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十分钟后,厂长抬起头。
“这是你搞的?”他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
“是。”沈良点头,“和几个老师傅一起搞的。”
厂长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你知不知道,这东西意味着什么?”他声音有些发颤。
“知道。”沈良平静回答,“如果推广开,全国钢铁厂的生产效率都能提升至少三成。”
厂长停下脚步,死死盯着沈良。
“你有多大把握?”
“百分之百。”沈良毫不犹豫。
厂长沉默片刻,突然抓起电话。
“接我省冶金局,找赵局长。”
电话很快接通。
“老赵?我是李国强。对,有个重要情况要跟你汇报……”
李国强抓着话筒的手指节发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yq.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