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山正在调整传动速度。
“我昨晚做梦,梦见明天设备出故障,把省里来的专家吓跑了。”
“别瞎想。”老张瞪他一眼,“赶紧把活儿干好。”
沈良检查了一遍设备参数,又核对了记录本上的数据。
“可以了。”他合上本子,“咱们先空转一次。”
老张按下启动按钮。
电机嗡嗡响起来,传动装置开始运转。齿轮咬合发出轻微的咔嗒声,液压缸推动结晶器缓缓上升,冷却水在管道里流淌。
一切正常。
九点半,李国强带着几个厂领导进了车间。
“沈工,准备得怎么样?”他问。
“随时可以开始。”沈良说。
李国强点点头,看了看手表。
“那就等专家组到了再说。”
十点整,车间外面响起汽车引擎声。
一辆黑色伏尔加轿车停在门口,下来五个人。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戴着眼镜,穿着笔挺的中山装。
“老李!”赵局长走在前面,“你们厂这次可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啊。”
李国强赶紧迎上去。
“赵局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局长摆摆手。
“先别说了,让我看看这台连铸机到底什么样。”
一行人进了车间。
跟在赵局长后面的四个专家,立刻围着连铸机转了起来。
有个戴金丝眼镜的老教授蹲下身,仔细观察结晶器的结构。另一个年轻点的工程师掏出卷尺,测量设备尺寸。还有两个人拿着笔记本,边看边记。
车间里安静得吓人。
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沈良站在一旁,面色平静。
十分钟后,那个老教授站起身。
“这个结晶器的设计很巧妙,完全采用了分段冷却的思路。”他推了推眼镜,“但是材料看起来不太对啊,这不是耐火钢。”
“是铸铁加铜合金。”沈良接话,“因为当时没有耐火钢,所以用这个替代。实测效果还不错。”
老教授转过头盯着沈良。
“你就是沈良?”
“是。”
“很年轻啊。”老教授打量着沈良,“听说这套设备是你设计的?”
“和几位老师傅一起设计的。”沈良纠正道。
老教授笑了。
“谦虚是好事,但也不用太谦虚。”他走近几步,“我叫周明远,北京钢铁学院的教授。看得出来,这套设备的核心思路确实来自你。”
沈良没有反驳。
周明远拍了拍结晶器外壳。
“能不能演示一下实际浇铸过程?”
“当然可以。”沈良转身对老张说,“准备炉料。”
老张应了一声,和刘建国、王大山一起去准备。
二十分钟后,熔铜炉升温完毕。
沈良站在操控台前,手搭在启动开关上。
“各位专家,浇铸过程大概需要三到五分钟,请注意观察结晶器内部的凝固情况。”
他按下开关。
电机启动,传动装置运转起来。结晶器缓缓上升,注液口对准熔铜炉出口。
老张拉动控制杆,橙红色的铜液从炉口倾泻而下,精确灌入结晶器顶部。
嗤——
冷却水喷射在金属表面,瞬间蒸发成白色雾气。
专家们全都挤到结晶器旁边,瞪大眼睛盯着里面。
铜液在冷却水的作用下迅速凝固,从液态变成固态,一点点向下移动。传动装置带动已经凝固的部分向下拉伸,新的铜液不断补充进来,整个过程连续不断。
三分钟后,一根笔直的铜棒从结晶器底部缓缓伸出来。
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任何裂纹和气孔。
车间里爆发出一阵惊呼。
那个年轻工程师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铜棒表面。
“这温度控制得太好了!表面完全没有氧化痕迹!”
周明远推开众人,弯腰仔细观察铜棒的截面。
“均匀,非常均匀。”他喃喃自语,“晶粒结构几乎看不到缺陷。”
赵局长在一旁看得眼睛发亮。
“老周,你给个准话,这设备到底行不行?”
周明远直起身,深吸了口气。
“何止是行,简直是太行了!”他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这套设备如果推广开,全国的有色金属产量至少能翻一番!”
赵局长一把抓住李国强的手。
“老李,你们厂这回可是立大功了!”
李国强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沈良站在一旁,看着那根还在缓缓伸长的铜棒,心里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
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专家组对连铸机进行了全面检测。
周明远拿着笔记本,详细记录每一个参数。年轻工程师爬到设备顶部,检查传动装置的磨损情况。另外两个专家则围着电控柜研究线路设计。
“这个继电器的布置很合理,完全避免了电压波动对设备的影响。”一个戴黑框眼镜的专家说。
“冷却水的循环系统也设计得很巧妙,用了多级过滤,保证水质纯净。”另一个专家补充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请大家收藏:(m.2yq.org)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