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风也是当了临平府知府才发现圣元朝的官员们权责划分根本就一点都不准确,只有一个大概的,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导致吏部的考核升职不透明,可操作的空间很大。
而且如果突然涉及到非常具体的事情的话,涉及到的官员就很广,权责也不好划分,法不责众,若是大家都摆烂的话,基本上抓不到主要负责人,所以这次萧云舒雷厉风行的清洗才会出现大规模政务停摆的情况。
他其实早就想把这个权责划分得更细致一些,此次也是遇上机会了,不然估计还要等个十几年才能施行。
如此一来官员行事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否尽责一目了然,政务积压于何处,责任在谁亦无可推诿。
再加上一个容错的政令,大家也就不用战战兢兢生怕萧云舒再像这次一样借着粮种的事情大清洗了,同时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贪腐。
萧云舒听完谢清风的这个想法之后现在是干劲满满。
谢清风这两招下来,一松一紧,一张一弛,可谓刚柔并济。
他看着面前自己这个年轻的官员,心中那股好奇与惊叹根本就止不住。
谢卿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他怎么就想不出这样的好点子呢?
说起来他还真是适合当帝王,自古以来能臣和知人善任的明君是一起出现的。
谢清风真是上天赐给他最能干的臣子。
又助他上位,又获能亩产千斤的粮种得以活人,现在又给他解决一个这么大的麻烦。
桩桩件件,皆是雪中送炭,皆是力挽狂澜!
萧云舒越想心头越是滚烫,看向谢清风的目光几乎带上了几分灼热。
这哪里是寻常臣子,这分明是他的萧何、他的张良、他的诸葛孔明!是上天看他这个新帝不易,特意派来辅佐他的国士!
萧云舒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激动澎湃,但声音依旧带着难以掩饰的感慨与激赏:“谢卿啊谢卿......”
“若不是你,朕如今还困在朝堂停摆的死局里,圣元朝的根基说不定都要动摇。你为朕解了这么大的困局,想要什么奖励?是加官进爵,还是金银田宅?哪怕是想让朕为你追封先祖,朕也能准你!”
御书房内的烛火跳动,映得萧云舒眼底满是诚意。
他是真心想赏赐谢清风。
一旁的小亭子也偷偷抬眼,心里暗忖:谢大人这下可要风光了,他现在已经是丰裕伯了,在已经有爵位的同时说不定皇上还会再给他的官升上一级。
然而出乎萧云舒意料的是,谢清风并未如寻常臣子般谢恩领赏,反而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通透与狡黠。
“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然臣此番建言并非为求赏赐,若陛下真欲奖赏臣,臣唯有一请——”他躬身行礼,语气恳切坚定道。
“臣恳请陛下将此新政诸策,尤其是这明晰权责和梯度容错之法,勿要昭告天下乃出自臣之愚见,陛下可称是圣心独断,或是集思广益所致。”
萧云舒闻言一怔,有些意外,“这是为何?此乃安邦定国之良策,推行下去必是青史留名之功,卿为何要弃此殊荣,反而深藏功与名?” 他随即恍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你是怕成为众矢之的?”
“放心,有朕护着你,朕看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动你?”
谢清风笑容不变,半开玩笑道,“陛下明鉴,此策......若是被臣的同僚们知晓是臣一手策划,臣只怕走出这宫门便要被满朝文武的怨气与目光给活活淹没了,臣还想着多为陛下效劳几年。”
此新政看似利国利民,实则刀刀斩向冗官懒政之痼疾,可谓断人财路,毁人清闲,触及利益之广难以估量呢。
他现在还没有掌握过多权利,还是在萧云舒的羽翼下面藏着吧。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萧云舒看着谢清风那副只想干活,不想出名的模样,先是愕然,随即忍不住失笑摇头,指着谢清风叹道:“好你个谢清风!真是滑头得很!也罢,朕准了!这恶名,便由朕来担着!”
谢清风立马作揖道,“谢陛下体恤!”
新政的诏书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迅速在朝堂上下激起千层浪。
早朝之上,几位曾因推诿事务被萧云舒点名批评的官员攥着奏本欲言又止,这新政是冲着权责模糊来的,往后再想互相甩锅怕是难了,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先前他们要么递空泛奏报,要么借故请假,在萧云舒面前早已暴露了能力不足,不敢担 责的模样。如今陛下亲自牵头推新政,还说是与六部商议的结果,若这时跳出来反对岂不是明着告诉陛下他们就是不想被规矩捆着办事吗?
他们心里就是心里有万般不满,最后也只是喏喏地说陛下圣明臣等遵旨,连半个不字都没敢提。
还有几位出身仕宦世家的老臣,私下里对着门生感叹皇上这规矩定得太死,反倒束手束脚,可真到了朝堂议事也只是象征性提了两句需循序渐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请大家收藏:(m.2yq.org)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