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愈”协议的成功验证,如同在永夜里划亮的第一根火柴,光芒虽微,却真切地照亮了脚下的方寸之地,也指明了前路的方向。方舟“伊甸”与“坚韧号”的幸存者们,在这短暂的安全间隙里,如同蛰伏的工蚁,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
战琦成为了绝对的核心。他不仅承载着“信息奇点”和“初愈”协议,更在不断地消化、融合那来自古老文明的“规则调节器”理论。他的意识仿佛成了一个永不疲倦的熔炉,将卡珊德拉的秩序根基、莉莉的混沌烙印、无数文明的智慧碎片,以及那套古老深奥的框架,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整合与再编译。
目标明确:制造更多、更强的“益生菌”,并找到安全有效的“播种”方法。
方舟内部,有限的能源和资源被优先用于支持战琦的“编译工作”以及利用“初愈”协议对两艘舰船进行 结构性优化。那些在连番恶战中积累的、肉眼不可见的规则损伤和能量淤积点,被逐一抚平、理顺。虽然无法恢复能源,但两艘舰船的规则“健康度”和“隐匿性”得到了显着提升,如同给破旧的铠甲重新打磨并涂上了迷彩。
“坚韧号”的幸存者们也展现了惊人的韧性。在索恩舰长的组织下,具备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被有效整合起来。工程师们利用方舟提供的有限工具和材料,修复着“坚韧号”最基础的维生和推进系统;科学家们则协助蕾娜,对战琦编译出的新协议模块进行基础的数据校验和模拟推演,充当着人肉协处理器。
他们不再是被动的难民,而是成为了这个微型“反抗火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日(根据舰船内部计时)后,战琦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基于“初愈”协议的核心逻辑,他成功编译出了两个更具针对性的新协议:
“隐匿孢子”: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主动吸附在“深渊”低阶造物或能量流上的微型协议单元。它们不进行修复,而是持续释放微弱的、模拟“深渊”背景波动的规则信号,如同给己方单位披上了一层动态的“光学迷彩”,能有效降低被“深渊”主动探测锁定的概率。
“净化微光”:比“初愈”更具主动性,但作用范围依旧极其有限的修复协议。它能够针对小片被“深渊”轻度污染的区域,进行快速的规则“消毒”和结构重塑,类似于局部抗生素。虽然无法对抗“收割者”那种规模的力量,但用于清理舰船周边环境、或者对付小股的“清理者”单位,效果显着。
与此同时,通过对古老框架的深入解析,结合“信息奇点”中海量的文明数据,战琦开始尝试构思一个更加宏大的、被他暂时命名为 “生态引导” 的高级协议蓝图。这个协议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修复或隐匿,而是尝试在小范围内,引导“秩序”与“混沌”的力量,构建一个临时的、能够抵抗“深渊”同化的 “规则绿洲”。
这无疑是终极的目标,其复杂度远超当前水平,但方向已然清晰。
拥有了初步的“弹药”,下一步就是“播种”。
直接闯入“深渊”网络核心区域无异于自杀。他们的目标,是那些游离在坟场边缘、受到“收割”影响较小、或者因为之前的规则穿刺广播而依旧处于轻度混乱状态的 次级节点 和 低活动区。
这些地方,“深渊”的防御相对薄弱,规则结构也不稳定,正是进行小规模“益生菌”投放试验的理想场所。
“‘隐匿孢子’优先投放。”战琦在战术会议上做出决定,“目标是提升我们自身的生存能力和机动范围。利用‘坚韧号’修复后的短途跃迁能力,我们可以在多个低风险区域进行快速播种,建立初步的隐匿网络。”
“同意。”索恩舰长点头,“‘坚韧号’的引擎可以进行三次短途跳跃,足够我们覆盖附近三个预选的坐标点。”
“我会随行。”战琦说道,“‘净化微光’需要现场评估污染情况才能精准释放。而且,我需要亲身体验不同区域的规则环境,这对后续协议的编译至关重要。”
风险依然存在,但这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第一次播种行动,在一种混合着紧张与期待的氛围中展开。
修复后的“坚韧号”脱离了与方舟的对接,引擎发出久违的、充满力量的嗡鸣。战琦、雷克以及包括蕾娜在内的一个小型科学团队登上了“坚韧号”,他们将负责此次行动的指挥、护卫和技术支持。
方舟“伊甸”则留在原处,由剩余人员看守,并继续利用“初愈”协议进行深度修复,同时作为通讯中继和最后的避难所。
“第一次跳跃坐标已设定。‘隐匿孢子’协议单元准备就绪。”蕾娜的声音在“坚韧号”略显拥挤的舰桥上响起。
“开始跳跃。”索恩舰长沉稳下令。
空间扭曲,熟悉的眩晕感袭来。
当视野再次清晰时,舷窗外已是一片陌生的空域。这里漂浮着大量细小的星尘和冰晶,远处有一颗早已死亡的白矮星,散发着冰冷微弱的光芒。传感器显示,该区域“深渊”污染浓度较低,规则结构相对稳定,正是一个理想的初级试验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猜不猜的出是什么请大家收藏:(m.2yq.org)猜不猜的出是什么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