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影视基地,正午的阳光带着灼人的热度,晒得地面泛起一层淡白的光晕。
林清野执导的《时光滴答》片场,被改造成老京城胡同模样的场景里,灰色砖墙被晒得发烫。
“卡!这条过了!大家休息二十分钟,喝口水补补妆!”林清野拿着对讲机,声音透过设备传到片场每个角落。
他穿着一件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的黑色导演服,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皮肤晒得比之前深了两个度。
刚才拍摄的是老钟表匠赵师傅修复父亲遗留怀表的镜头,为了捕捉到工具划过表盘时的细微光泽,他让灯光组反复调整了八次光线角度,摄影师更是趴在地上,用微距镜头拍了整整十二条,直到画面里怀表齿轮的纹路清晰得能看到岁月留下的划痕,才终于点头通过。
工作人员们松了口气,纷纷走向休息区。
道具组的师傅蹲在墙角,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刚用过的铜制修表工具,生怕留下指纹;饰演少年林晓宇的王浩则拿着剧本,蹲在林清野身边,小声问刚才自己递工具的动作是不是不够自然。
“你刚才递工具时手腕太僵了。”林清野接过王浩递来的剧本,指尖在“递工具”的台词旁画了个圈,“少年对老钟表匠是带着敬佩又有点叛逆的,递工具时可以稍微晃一下手腕,有点漫不经心的样子,但眼神要盯着怀表,体现你其实很在意修表这件事。下次咱们试一条,你放松点,就像平时给家里长辈递东西一样。”
王浩连忙点头,在剧本上记下手腕放松,眼神盯怀表,眼里满是认真。
林清野看着他的样子,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模样。
那时候他跟着前辈做助理,也是这样拿着小本子,把每一句指导都记下来,连灯光角度、镜头距离都不敢遗漏。
只是那时候,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站在电影片场的导演位置上。
“林导,刚才那个微距镜头的素材我导出来了,您要不要现在看看?”摄影师拿着平板电脑走过来,屏幕上正回放着刚才拍摄的画面。
林清野接过平板,指尖滑动着进度条,仔细盯着每一帧画面:怀表的表盘在暖光下泛着柔润的光泽,赵师傅的手指关节粗大,指腹上有常年握工具留下的薄茧,当镊子夹起细小的齿轮时,指尖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个细节是周明自己加的,却恰好体现了老工匠面对父亲遗物时的复杂心绪。
“这个细节抓得好,周老师的处理很到位。”林清野笑着点头,抬头看向不远处的周明,扬声说了句“周老师,刚才的镜头特别好”,引得周明笑着摆手回应。
他低头看了眼手机里的拍摄进度表,目前电影拍摄刚完成四分之一,比原定计划慢了近十天。
其实按正常节奏,他完全可以加快进度,比如减少镜头的拍摄次数,简化一些场景的细节布置。
但他始终记得开机前谭越跟他说的话:“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但能少留一点遗憾,就多花一分心思。你的第一部电影,不用追求速度,要追求能让你多年后再看,依然觉得问心无愧的质量。”
为了这份问心无愧,林清野几乎把每个细节都抠到了极致。
“林导,要不要先吃点饭?食堂把饭送过来了,再不吃该凉了。”场务拿着一个保温饭盒走过来。
林清野接过饭盒,却没立刻打开,而是走到片场角落的阴凉处,坐在一个木箱子上,看着远处工作人员吃饭的场景,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他对《时光滴答》抱有极高的期待。
希望这部电影能像谭越的作品那样,用细腻的情感打动观众,让大家看到老手艺背后的人文温度。
但同时,他也做好了扑街的准备。
他见过太多电视剧导演转型电影失败的案例。
有的是因为没把握好电影的浓缩叙事,把故事拍得像拉长的电视剧;有的是因为过于追求艺术表达,忽略了观众的接受度,最终票房惨淡。
他不敢保证自己能完全避开这些坑,甚至有时候会想,如果这部电影票房不佳,会不会影响公司对他的信任,会不会让谭越失望。
每当这种念头冒出来,他就会想起谭越。
“叮铃铃——”手机铃声打断了林清野的思绪,屏幕上跳动着“谭总”两个字。
他连忙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走到更安静的地方接起电话。
“林导,忙吗?刚看电影部门的日报,你们今天拍的是修怀表的镜头?”谭越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温和的笑意,背景里隐约能听到键盘敲击的声音,应该是在办公室处理工作。
“不忙,刚拍完一条,让大家休息呢。”林清野握着手机,语气里带着几分放松,“今天拍的是赵师傅修复父亲怀表的戏,就是进度比计划慢了点,目前刚完成四分之一。”
“慢没关系,质量第一。”谭越的声音很笃定,“我看日报里写,你们为了一个微距镜头拍了十二条?不用有压力,该打磨的地方就多花时间,公司这边会协调好资金和资源,不会催你赶进度。对了,有没有需要公司协调的问题?比如道具不够,或者演员档期有冲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从离婚开始的文娱请大家收藏:(m.2yq.org)从离婚开始的文娱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