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不亮,生物钟准时将陈业峰唤醒。
尽管昨晚睡得晚,但他还是强打精神起床。
他简单的洗漱了一下,又叫上阿财,两人把赶海的工具放到板车,然后推着板车往码头的方向走去。
初春的凌晨,海风还带着凛冽的寒意,拂过面颊让人精神一振。
海面上泛着微微的晨光,远处的渔船已经扬帆出海,朝着广阔的大海驶去。
潮水正在缓缓退去,露出湿润的沙滩和嶙峋的礁石。
沙滩上,还能看到不少沙蟹,以及他们修建的“城堡”。
偶尔能看到早起的海岛在低空盘旋,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
空气里弥漫着咸腥的海水味道,还夹杂着一丝泥土和贝类特有的气息。
赶海的渔民们三三两两,提着马灯,在渐亮的天光下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阿峰,今天的潮水看着不错,看样子货不会少。”阿财搓了搓手,哈出一口白气。
“嗯,看看运气。”陈业峰弯下腰,目光敏锐地扫过滩涂,“这岸边看着挺多东西,反正潮水还没有安全涨上来,也不好去开船,要不咱们先在岸边捡一会?”
阿财高兴的道:“可以呀,这些贝壳看着挺肥的。”
初春时节,海水还有点寒,但许多海货经过一冬的蛰伏,正是肥美的时候。
两人拿着铁钳在礁石缝里翻找,很快就有收获。
“嘿,这石头蟹挺肥!”陈业峰在一块石头下边看到了一只张牙舞爪的青壳蟹,丢进身后的鱼篓。又翻开一块附着牡蛎的石头,下面几只惊慌失措的虾咕扭动着身体想往沙里钻,被他眼疾手快地夹起。
阿财那边也有收获,他发现了沙地里几个不易察觉的小孔,用特制的小铁锹一挖,便挖出几只肥嫩的海肠子,还有几只藏在沙下的花蛤。
这个季节,也正是各种贝类肥美的时候。
蛤蜊、蛏子、海螺……在退潮后的滩涂上并不少见。
陈业峰还在一处水洼里发现了几条搁浅的小杂鱼,以及一些附在礁石上的“狗爪螺”和“藤壶”。
海菜也变得丰茂起来,紫菜、海带苗随处可见。
在海边捡了好一会,海水也涨上来了。
“今年的海货好像比去年多不少啊。”阿财看了看桶里的海螺,开心的笑道,“你看贝壳,个头比去年大,肉也肯定更肥。”
陈业峰点点头,目光落在海面上:“当然了,初春水温刚好,鱼群也开始活跃了。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渔船也比去年多了很多,刚才过来的时候,光海边就停了十几艘新船。”
两人这才提着桶往靠船那边走去,一边走一边聊天。
阿财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果然看到海面上的渔船比往年多了不少,有的是跟陈业峰一样的小渔船,有的则是更大的机动船。
还真是呀,之前也没见这么多船,说不定以后咱们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了。”
“这大海又不是咱们的,所有人都有份。再说了,海这么大,有的是地方让我们打渔。”
估计是经济越来越好,大家都想着置办渔船来赚钱。
现在的渔业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根本不用担心打不到鱼的事情。
就算到了后世,渔船不知道增加了多少,但是大家出海打渔还是有不少收获。
只不过后面弄了个休渔期,从五月初到八月中旬止,一共有三个半月的时间。
接连几天,天气都很好,海面风平浪静。
陈业峰和阿财每天早出晚归,收获颇丰。
除了常见的贝类和螃蟹,偶尔还能打到一些开春后游回近海觅食的鲷鱼、黄鳍鲷,甚至网到过一小群肥美的马鲛鱼。
这些新鲜海产送到镇上的水产店,往往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镇上“兄弟水产店”的生意愈发红火,名气和口碑也渐渐做起来了。
开春后,人们对海鲜的需求增加,他们店因为货源新鲜、种类较多,价格也公道,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和新顾客,加上那几个酒楼都在他们那里拿货,店里的生意也好得很。
二胖和陈业娟常常忙得脚不沾地,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他们跟陈业峰商量了一下,又在村里找了一个手脚麻利的姑娘来帮忙。
现在他把水产店都全权交给二胖跟大姐在管理,他也没有操什么心,都由他们在打理。
他又看到大姐陈业娟每天来回村里和镇上也不方便,又担心吴金龙贼心不死,再次骚扰。
陈业峰就想着镇上离店铺不远的地方,为大姐租一间干净整洁的小房子,让她暂时住在镇上,既能保障安全,也能更方便照看店铺生意。
他跟大姐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开始大姐还不同意,觉得太浪费钱了。
可在陈业峰的劝说下,还是答应了。
陈业峰就在水产店附近找了一间小房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看着挺不错的。
陈大姐搬过去后,也不用来回奔波了,这样也轻松不少。
这天下午,陈业峰刚从海上赶完海回到家,就见陈父满从外边回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喜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请大家收藏:(m.2yq.org)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