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舅妈们又关切地叮嘱了几句,让他们先好好休息,熟悉一下环境和房子,便先离开了,留下陈业峰三人在这个临时的“新家”里安顿。
目送舅舅舅妈他们离开,陈业峰扶着周海英走进珊瑚石房子。
关上院门,隔绝了外界的声响,小院里顿时显得格外宁静。
三人这才有闲暇仔细打量这个他们居住的临时房子。
这屋子是典型的岛上传统民居结构,墙体完全由大块的珊瑚石垒砌而成,石块形状不规则,表面布满孔隙,呈现出一种天然的、历经风雨的灰白色调,摸上去粗糙却带着一种独特的质感。
这种珊瑚石是岛上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冬暖夏凉。
屋顶是传统的双坡硬山式,覆盖着暗红色的瓦片,有些瓦片上已经长了薄薄的青苔,这是岁月的痕迹。
黑瓦片的边缘压着大石块,海上风大,这是防止海风把瓦片掀翻。
房子坐北朝南,正面开着一扇木门和两扇窗户,窗台是简单的木格结构,装着透明的塑料玻璃,采光也很不错。
推开厚重的木门进去,是间不算宽敞的堂屋,可以做客厅或者餐厅。
地面是夯实的泥土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堂屋左右各有一个房间,房间里的摆设也很简单,里面就摆着一张缺了角的木桌和四条长凳。
房子西侧还搭了个简易的柴火房,可以烧火做饭。墙角堆着两捆晒干的木麻黄树枝,是烧火用的。
阿财绕着屋子转了一圈,一眼就瞅见了东边那间小些的房间。
窗户朝着院子,光线不算亮,但胜在紧凑、
他当即拎着自己的小包袱往里走:“阿峰,我住这间就行,你们俩住西头那间大的,阿英怀着孕,空间大些方便。”
陈业峰也看了看,那个房间确实需要更宽敞一些,他们夫妻二人,加上周海英有孕在身,所以也没有推辞。
大房间里摆放着一张老式的木架床,看起来挺结实,一个同样材质的衣柜,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家具虽然陈旧,但擦拭得很干净。
床板上已经铺好了厚厚的干草垫,上面再铺上自家带来的被褥就能睡人。
看到那张木桌,周海英眼睛顿时都亮了。
她也没有什么爱好,平时就喜欢看书、写字,这张桌子正好用的上。
窗户朝南开着,光线也很好,能直接看到小院和院外不远处蔚蓝的海面。
海风透过窗户吹进来,咸湿和植物清香混合在一起,能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这完全是理想中的梦中海景房呀!
老陈头这房子要是卖就好,到时候也可以买下,反正等以后旅游业发展起来,也会有不少游客上岛游玩,弄个民宿也不错。
“这房子建的挺不错,虽然有些年头了,但看来依旧很结实。”陈业峰拍了拍厚重的珊瑚石墙壁,满意的点点头。
周海英也觉得这里挺不错的,坐在窗户边上就能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
风景好得很,坐在这里喝喝茶、看看书,一定很舒畅。
他们带来的行李不少,但此刻三人都感到一阵疲惫,尤其是周海英,晕船的劲儿还没完全过去,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于是决定先不急着整理,把最急需的被褥铺好,简单洗漱一下,好好休息一会儿再说。
几人也没心思收拾带来的行李,那几个鼓鼓囊囊的布包就随意堆在厅堂角落。
周海英躺到床上,盖上带过来的薄被,没一会儿就发出了轻浅的呼吸声。
晕船的疲惫还没缓过来,又被一路的颠簸耗光了力气。
陈业峰坐在床边,替她扯了扯被角,看着她苍白的脸色渐渐有了点血色,才轻手轻脚地退到厅堂,找了张长凳坐下,靠着墙也眯了眯眼。
阿财则是在小房间打起了盹。
屋子里只剩下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海岛的宁静似乎有某种治愈的力量,惬意的让人内心平静。
不知过了多久,院子外面传来大舅妈那洪亮的喊声:“阿峰,海英,阿财兄弟,休息好了吗?过来吃中午饭咯!”
三人闻声醒来,简单整理了一下衣着。
陈业峰想起带来的东西,赶紧翻找出从镇上买的水果罐头、几包饼干,还有特意称的一些硬糖和奶糖,用一个布袋子装好,这才和周海英、阿财一起出了门,走向隔壁大舅家。
大舅家也是珊瑚石房子,但明显比老陈头那间要新一些,院子也更大。
刚走进院子,就闻到饭菜的香味。
大舅妈迎出来,笑着招呼:“快来快来,随便吃点,垫垫肚子,晚上再去他二舅家吃顿正经的接风宴。”
这时,听到动静,从屋里、院里呼啦啦涌出来一群孩子,有大有小,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不等,一个个晒得黝黑,眼睛亮晶晶的,好奇又带着点怯生地打量着陈业峰这几个“大陆来的亲戚”。
这些都是大舅、二舅家的孙辈,表哥表姐们的孩子。
孩子们挤在院子角落,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朝他们望过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请大家收藏:(m.2yq.org)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