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鹏见大部分基础工作已近尾声,便拍了拍手,将所有人召集到刚刚搭好的主帐篷前。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脸色在光影中显得有些严肃。
“工作完成得不错,效率尚可。”他先肯定了一句,但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我刚才看到了两个非常危险的苗头。”
他的目光首先看向小李:“小李,你刚才为什么独自一人跑去物资车?”
小李愣了一下,还没意识到问题,老实回答:“我…我去找地钉啊,那边好像有备用的。”
“为什么不叫上一个人一起去?或者至少,向周敏报告一下你的去向?”王昆鹏追问,语气并不严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
小李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他似乎觉得就这么点路,没必要兴师动众。
王昆鹏又看向那个从溪边独自返回的队员:“还有你,离开取水点,为什么不和你的同伴一起行动?哪怕只是告诉他一声你要离开片刻?”
那名队员也低下了头。
“你们可能觉得,就这么几十米、一百米的距离,能出什么事?”王昆鹏的声音回荡在渐渐安静的营地上空,“我告诉你们,在野外,尤其是在我们完全不熟悉的原始山区,危险往往就隐藏在这种看似‘没问题’的松懈里!”
他的目光扫过所有人,每一个字都敲打在队员的心上:“你可能只是离开队伍几分钟,但就在这几分钟里,可能会遇到突然窜出的毒蛇,可能会失足滑倒受伤,可能会因为地形复杂而短暂迷失方向,甚至可能遇到我们不愿设想的大型野生动物… …当意外发生时,如果身边没有同伴,谁能第一时间发现?谁能立刻施以援手?几分钟,在城市里不算什么,在这里,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距!”
他加重了语气,近乎命令般说道:“记住!从现在起,在这个团队里,任何离开核心营地视野范围的行动,原则上必须两人或以上同行!这是铁律! 如果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单独行动,比如就在帐篷旁边解手,也必须明确告知至少一位队友你的具体去向和预计返回时间!绝对禁止无声无息地消失!”
队员们听着王昆鹏的话,回想起刚才自己或同伴那不经意的行为,背上不禁冒出一层细密的冷汗。他们这才真切地体会到,王昆鹏之前强调的“安全意识”,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用无数教训换来的保命法则。
“孙浩,周敏,”王昆鹏看向两位队长,“你们作为带队者,更要时刻掌握队员的动态。人员分散作业时,心里要有一本清晰的账。这也是带队责任的一部分,明白吗?”
孙浩和周敏神色一凛,立刻点头:“明白了,王总工!”
“好,”王昆鹏的脸色缓和了一些,“意识到问题就好。这次是初犯,也是给大家提个醒。希望没有下一次。现在,继续完成后续工作,检查帐篷固定,准备晚餐,安排夜间值班。所有行动,务必结伴!”
“是!”众人齐声应答,这一次,他们的眼神里多了之前没有的警惕和严谨。
夜幕缓缓降临,群山隐入黑暗,只有营地的灯火和篝火带来些许暖意与光明。
这第一天的扎营经历,给所有队员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在荒野之中,个人的微不足道,和团队纪律的至高无上。
寻找种子的征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对意志、体力和严谨作风的全面考验。
篝火在精心挑选的、远离植被和帐篷的空地上噼啪作响,跳动的火焰驱散了山间夜色的寒意,也在每个队员年轻而专注的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一天的疲惫被一种汲取新知的热切所取代,因为王昆鹏要开始他承诺的“带队心得”复盘的环节了。
王昆鹏拨弄了一下火堆,让火焰更旺些,然后目光沉静地看向围坐的队员们,特别是孙浩和周敏。
“今天,我们经历了选址、扎营、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现在,我们暂时忘掉自己的队员身份。假设,现在你们就是这支考察队的队长、副队长。那么,从抵达营地开始,到整个营地搭建完毕、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作为带队者,你们的眼睛应该看哪里?脑子里应该想什么?重点要观察哪些方面?”
他首先看向孙浩:“孙浩,你先说说看。如果你来带队,你首先会观察什么?”
孙浩显然在路上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他挺直腰板,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沉稳:“报告王总工!我首先会观察整个营地的宏观环境。比如,我们选择的这块地方,虽然符合您教的要求,但我会再看一遍,确认有没有之前没注意到的潜在风险,比如更远处是否有不稳定的岩壁,晚上的风向具体是怎么样的,会不会把烟火吹向帐篷区。如果不确认的情况下要让大家在车上过夜,也不要下车。”
“嗯,不错。”王昆鹏点点头,“宏观环境是基础,要确保大本营本身是安全的。那然后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