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曾经繁华热闹的城池如今已变得破败不堪,仿佛经历了一场可怕的浩劫。城墙残垣断壁,街道上到处都是废墟和残骸,昔日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然而,就在这片荒芜之中,一个崭新的身影出现在人们眼前——辽王吴浩。
他带领着五万精锐之师浩浩荡荡地进入街亭,他们步伐整齐有力,旌旗飘扬,气势磅礴。这些士兵们精神抖擞,充满朝气,给这个死寂的城市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从西城溃败而来的司马懿和白善所部也在这里成功会师。两支军队合兵一处,使得原本就强大的兵力更加强大起来。一时间,北汉大军声威大振,原本低落的士气瞬间高涨,人人都怀揣着希望,期待着能够扭转战局。
在临时搭建的帅府里,气氛异常紧张凝重。众人围坐在一起,目光聚焦在正前方的司马懿身上。只见他面色严肃,神情专注,正在向吴浩详细汇报之前发生的定军山之战。从如何识破敌人的重重埋伏,一直讲到最终西城沦陷的惨痛结局,每一个细节都被他描述得栩栩如生。尽管战败,但他并没有丝毫推卸责任之意,反而将失败的原因一一分析透彻,并对敌方统帅诸葛亮的智谋表示出由衷的钦佩和忌惮。
“……殿下,诸葛亮用兵,虚实相间,环环相扣。其大军现已前出至斜谷,倚仗地利,深沟高垒,急切难下。更关键者,彼已将定军山粮草分出大半,另屯于上方谷。”司马懿手指沙盘上一处形似葫芦的山谷,“此乃其新的命脉所在。”
他顿了顿,看向年轻的辽王,语气沉凝:“人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言非虚。岐山一带,通往蜀中的谷道多为崎岖小径,年久失修,转运极其困难。蜀地虽号称天府,然其粮仓根基,实则仅赖成都平原一地供给。连年征战,消耗巨大。故,与其强攻诸葛亮坚壁,不若再断其粮道!此乃迫其退兵,乃至寻机歼敌之关键!”
吴浩凝神静听,目光紧紧盯着沙盘上的上方谷,缓缓点头:“军师所言,深得我心。粮道一断,诸葛亮纵有通天之智,亦难为无米之炊。只是,定军山已有前车之鉴,诸葛亮岂会不重兵守护上方谷?此次袭粮,恐非易事。”
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辽王能立刻想到此节,可见并非庸碌之辈。他凑近沙盘,手指沿着斜谷道一侧的山脊线蜿蜒移动,最终停在一条极其细微、几乎被忽略的路径标记上。
“殿下请看。上方谷地势虽利于囤粮,却并非绝险。其左侧斜谷道旁,隐有一条山野小径,原是山中猎户采药人所行,极为隐蔽,甚至连蜀军细致的地图都未必标注。据当地归顺山民所述,此路可迂回至上方向的后山!”
他直起身,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可命白善将军,引五千最擅山地攀爬、能吃苦耐劳的精锐步卒,多带引火之物,沿此猎径秘密上山,潜行至上方谷后侧,伺机突入,焚其粮草!此为奇兵。”
接着,他手指移向斜谷道正面:“同时,由张贲将军与末将,率领主力,大张旗鼓从斜谷道正面佯攻,做出强攻诸葛亮大营或试图打通道路的姿态。如此,必能吸引蜀军主力注意,为白善将军创造机会!此为正兵。”
司马懿总结道:“奇正相合,虚实并用。即便诸葛亮有所防备,也难料我会兵行如此险着,从几乎不可能的方向出现。此计关键在于隐秘与迅速!”
吴浩听完,眼中精光闪动,仔细推敲着沙盘上的每一处细节。半晌,他猛地一拍案几:“好!军师此计大妙!就依此行事!”
他看向白善,肃然道:“白将军,此路奇兵,责任重大,艰险异常!你可能胜任?”
白善因之前兵败,早已憋了一股恶气,此刻慨然出列,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末将愿立军令状!必率死士,蹈险焚粮,以雪前耻!若不成,甘当军法!”
“好!”吴浩亲手扶起白善,“所需五千精锐,任你挑选!所需物资,尽数配给!切记,隐匿行踪,一击即中!”
他又看向司马懿和张贲:“军师,张将军,正面佯攻之事,就拜托二位了!务必要打得像真的一样,让诸葛亮无暇他顾!”
命令迅速下达。北汉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白善默默挑选着熟悉山地、耐力超群的士卒,检查着他们的装备和携带的火油、硫磺等物。而司马懿与张贲,则开始调兵遣将,在斜谷道口集结部队,擂鼓呐喊,摆出了一副即将大举进攻的架势。
一场针对蜀军新粮草基地的奇袭,在这紧张的部署中,悄然拉开了序幕。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斜谷正面的对峙,却不知一支致命的奇兵,正如同暗夜中的毒蛇,悄无声息地滑向诸葛亮大军的软肋——上方谷。
喜欢四国争霸请大家收藏:(m.2yq.org)四国争霸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