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罪证馆 ——
罪孽深重七三一,育菌残害万生物。
焚去罪证史难忘,侵华遗址谨世人!
松花江的晨雾似化不开的浓墨,将哈尔滨平房区的天际线晕染成一片沉郁的铅灰。
当那座黑灰色的混凝土建筑群出现在视野尽头时,车轮碾过薄冰的咯吱声戛然而止,仿佛连时间都在这片承载着血与泪的土地前敛声屏气。
夏至推开车门,指尖触到空气的瞬间,便被一股混杂着冻土、铁锈与历史尘埃的寒意包裹,那寒意穿透衣料,直抵心口,与贴身口袋里桃木书签的余温形成尖锐的对峙——
书签上“殇夏”二字的纹路,仿佛在这一刻与八十余年前的苦难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振。
“夏老弟,霜降小姐,可算等着你们了。”
韦斌的声音打破了沉寂,这位平日里雷厉风行的企业家,此刻眉头拧成了川字,双手插在大衣口袋里,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这地方,光是站在门口,就觉得胸口堵得慌,像压了块千斤石。”
霜降拢了拢米白色外套的领口,发梢沾着的霜粒在晨光中闪着细碎而冰凉的光,宛如雁荡山初雪时梅枝上凝结的冰晶。
她抬眼望向遗址大门,灰色门楣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罪证馆”十四个黑色大字,如十四把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这片土地记得一切,”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那些被刻意抹去的,终将以另一种方式重见天日。”
人群中,毓敏身着黑色长款大衣,手中厚厚的笔记本扉页上“历史不容忘却”六个字格外醒目。
她的祖父曾是抗联战士,亲眼见证过细菌战过后“人间炼狱,尸骨如山”的惨状,这份家族记忆让她的眼神比常人多了几分凝重与坚毅。
“我查了最新史料,”她翻开笔记本,纸张翻动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2024年国家公祭日重启开放的本部大楼里,新增了2082件文物史料,还有3000块殉难者石碑,每一块都刻着历史的伤痕。”
话音刚落,柳梦璃举着相机匆匆赶来,镜头盖都未来得及摘下,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抱歉来晚了,”她喘着气,眼神却异常坚定,“我要把这些铁证一一拍下来,做成纪录片。有些历史绝不能‘石沉大海——没影儿了’,更不能让某些人‘睁着眼睛说瞎话——自欺欺人’。”
身旁的弘俊默默接过她肩上的摄影包,一言不发,只是眼底翻涌的沉痛,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
墨云疏与沐薇夏并肩走来,前者身着藏青色旗袍,领口别着一枚银质梅花胸针,气质温婉却眼神锐利;后者穿一件浅紫色毛衣,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细菌战受害者口述史》,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她的用心。“我从南京专程赶来,” 墨云疏的声音平静却有力,“想亲眼看看这些跨越八十年的罪证,它们比任何文字记载都更具冲击力。” 沐薇夏轻轻点头,翻开书页:“这里记录着一位幸存者的话,‘细菌像附骨之疽,折磨了我一辈子,但我不能忘,也不敢忘’。”
鈢堂站在人群边缘,一袭黑色中山装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他很少说话,只是目光沉沉地望着遗址大门,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作为研究战争史的学者,他曾查阅过无数相关档案,但当真正站在这片罪恶之地时,那些冰冷的文字瞬间化作了鲜活的苦难,让他喉间发紧,竟一时语塞。
一行人缓缓步入广场,青黑色的石板路在脚下延伸,每一块石板都仿佛是沉默的证人。石板间零星生长着几株杂草,在寒风中瑟缩着,却又倔强地挺立着,像是在诉说着生命的不屈。“这广场底下,埋着不少受害者的遗骸。” 毓敏的声音带着哽咽,“七三一部队战败前,为了销毁罪证,炸毁了设施,焚烧了档案,还把遗体匆匆掩埋,企图‘瞒天过海——自欺欺人’。可他们没想到,这些白骨终究会重见天日,成为无法抵赖的铁证。”
夏至蹲下身,指尖抚过石板上深深的裂痕,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恍惚间,他仿佛听见了无数冤魂的哀嚎,那些声音穿透土层,穿越时空,在耳边久久回荡。他想起自己前世作为殇夏的记忆,想起那些在战火中流离失所的同胞,想起那些在实验台上痛苦挣扎的灵魂。“这些裂痕,就像历史的伤疤,” 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即便岁月流逝,也永远无法愈合。”
霜降轻轻握住他的手,手心微凉却带着坚定的力量。她能感受到夏至内心的翻涌,也能体会到那份跨越两世的伤痛。“我们记得,他们就没有真正离去。” 她低声说,目光温柔而坚定。
第一部分:侵华日军细菌战——战略级罪恶的序曲
穿过庄严肃穆的大门,主展馆厚重的木门在身后缓缓关上,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
馆内光线昏暗,只有射灯在展品上投下微弱的光芒,营造出一种压抑而肃穆的氛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诡玲珑》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诡玲珑请大家收藏:(m.2yq.org)诡玲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