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如同春日里无声蔓延的苔藓,一旦滋生,便悄然侵蚀着每一寸土壤。
不过半日功夫,储秀宫内气氛已悄然转变。秀女们看沈清辞的眼神,从最初的讶异、好奇,逐渐掺杂了更多的审视、猜忌,甚至隐晦的恐惧。她所到之处,窃窃私语声便会短暂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刻意的沉默和闪避。
“通晓药理”这四个字,在与“巫蛊”、“夜半异动”、“嬷嬷彻查”等词汇隐晦地联系在一起后,变得诡异而危险。
周婉娘似乎也听到了些风声,看着沈清辞的眼神多了几分怯怯的疑惑,不再像之前那般亲近依赖。唯有赵婉如,或许因着昨日援手之恩,依旧保持着友善,但偶尔看向沈清辞时,眼底也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虑。
沈清辞对此心知肚明,却无力辩解,越描只会越黑。她只能愈发沉默,行事更加低调,除了必要的训练,几乎足不出户,将自己隐没在人群之中,试图让时间冲淡这无端的猜疑。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下午学习宫中饮馔规矩时,发生了一件小事。一位小宫女为秀女们奉上新沏的香片茶,轮到沈清辞时,不知是紧张还是怎地,手一抖,茶盏倾斜,些许滚烫的茶水溅到了沈清辞的手背上。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小宫女吓得脸都白了,慌忙跪下磕头。
众目睽睽之下,沈清辞只是微微蹙了下眉,并未惊呼或斥责。她看了一眼手背上迅速泛起的红痕,随手从袖中(实则是贴身暗袋)取出一个小小的扁平瓷盒,挑了点半透明的膏体,仔细涂抹在烫伤处。
那膏体带着一股清凉的草药香气,很快缓解了灼痛感,红肿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褪了些。
这本是一个极自然的反应,却立刻引来了好几道探究的目光。
坐在不远处的林楚楚用团扇掩着嘴,对身旁的赵婉如低笑道:“瞧见没?随身还带着药呢!可真真是……心思灵巧啊。”那语气里的讽刺意味,毫不掩饰。
赵婉如勉强笑了笑,没接话。
沈清辞置若罔闻,涂好药,便对那仍跪着的小宫女温声道:“无妨,起来吧,下次小心些便是。”
她态度越是平静温和,在某些人眼中,便越是显得深藏不露,高深莫测。
那小宫女千恩万谢地退下了,看沈清辞的眼神却带着一丝畏惧,仿佛她是什么会随时拿出古怪药物的危险人物。
沈清辞心中苦笑,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她知道,自己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此刻都可能被过度解读。那幕后之人散播谣言的目的,正在于此——让她束手束脚,动辄得咎。
傍晚,柳嬷嬷终于再次出现在了储秀宫。
她依旧是那副严肃刻板的样子,巡视着秀女们的言行举止,仿佛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相遇从未发生。只是在她目光扫过沈清辞时,几不可察地微微停顿了一下,眼神深邃难辨。
沈清辞垂眸敛目,恭敬行礼,心中却绷紧了一根弦。柳嬷嬷会如何对待昨夜的变故?她会相信自己的说辞吗?还是会因此更加怀疑自己?
柳嬷嬷并未有任何特殊表示,训诫了几句规矩后,便宣布道:“明日辰时,皇后娘娘将于景仁宫宣读取舍懿旨。各位小主务必谨言慎行,整装以待。”
终于要宣旨了!
这个消息瞬间冲淡了所有猜疑和暗流,取而代之的是更直接、更尖锐的紧张与期待。每个人的命运,都将在明日见分晓。是留是走,是荣是辱,皆系于那一纸懿旨。
储秀宫内气氛陡然一变,各种情绪暗涌。有人喜形于色,自觉表现上佳;有人忧心忡忡,恐遭黜落;更有人暗自祈祷,希望能侥幸入选。
林楚楚脸上重新焕发出志在必得的光彩,显然认为自己即便有小瑕,家世和容貌也足以让她留下。赵婉如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周婉娘则紧张地不停绞着帕子。
沈清辞的心也提了起来。她昨日虽得了皇帝一句“赏”,却也因“锋芒过露”惹来猜忌,更别提后来这莫名其妙的“巫蛊”嫌疑。皇后会如何决断?皇帝那看似赏识的态度,又能起到几分作用?
这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是夜,储秀宫无人安眠。
沈清辞躺在床上,听着周婉娘在对面翻来覆去、长吁短叹,自己也是心潮起伏。她想起养父母送别时通红的眼眶,想起自己身负的血海深仇,想起这深宫中的步步惊心。
留下,意味着更多的明枪暗箭,但也意味着离真相更近一步。 离开,或许能暂时安全,但楚家冤案恐永无昭雪之日。
她必须留下!
然而,能否留下,并非她能决定。
就在她心绪烦乱之际,窗外,那阵熟悉的、压抑的咳嗽声又隐隐传来了。
一声接一声,沉闷而痛苦,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要将肺都咳出来一般。
沈清辞的心神再次被这咳嗽声吸引。听这声音,病情似乎又加重了,痰湿壅塞,气逆不降,还带着一丝虚弱的嘶哑,显是久病耗伤了元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锦凰深宫谋请大家收藏:(m.2yq.org)锦凰深宫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