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告“闭关”沉寂了约莫半月后,江奕辰的身影,开始规律地出现在真武宫另一处重地——药殿。
这并非他心血来潮。宫主定调后不久,药殿吴清源长老便派了一名执事,悄然送来一枚不起眼的木质令牌,言明凭此令,他可自由出入药殿外殿藏书区,阅览其中大部分医道典籍与丹方,若有所得,亦可与殿内丹师交流探讨。
这无疑是一种无声的示好与投资。吴长老显然极为看重江奕辰在丹道上的天赋,即便暂时无法收其为徒,也愿意提供资源,助其成长。
江奕辰略一思忖,便接受了这份善意。他需要更系统、更高深的知识来夯实医道根基,完善自身理论,药殿的藏书正是他目前所急需的。而且,与药殿建立良好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来自龙吟宗等敌对势力的压力。
于是,他结束了纯粹的闭关苦修,开始每隔三两日,便前往药殿一趟。
药殿位于主峰东侧,建筑群古朴恢弘,空气中常年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与丹火气息。持着那枚木质令牌,江奕辰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外殿藏书区。
这里与典藏阁的氛围截然不同。高大的书架林立,上面摆放的多是皮纸、竹简乃至某些兽皮制成的古老卷轴,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气息。典籍内容也更为专精,涉及灵植辨识、药性辨析、君臣佐使配伍之道、疑难杂症病例分析,以及各种或完整或残缺的丹方。
江奕辰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迅速沉浸其中。他那过目不忘的天赋在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精神力扫过,一卷卷典籍的内容便如同烙印般刻入识海。
他并非盲目记忆,而是结合自身对医理、毒术的理解,以及《万化诀》那包容衍化的意韵,进行着疯狂的吸收、推演与印证。
当他读到某位先贤关于“五行相克在解毒中的应用”论述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自己以“焚经蚀骨露”对抗“蚀髓枯脉掌”寂灭之力的过程,两相印证,对那“冲突衍生生机”的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当他研究一张名为“清心玉露丹”的古老丹方,发现其中几位辅药的配伍精妙无比,能极大缓和主药的燥烈之性时,他立刻联想到自己改良“融灵散”时加入“轻灵絮”的思路,触类旁通,对药性平衡有了新的认识。
他时而凝眉沉思,时而眼神发亮,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偶尔遇到不解之处,他也会拿着典籍,去向值守的丹师执事请教。
起初,那些丹师执事见来人是近来风头无两的江奕辰,态度还颇为客气甚至有些拘谨。但很快,他们便发现,这个年轻人提出的问题往往直指核心,甚至能引发出他们对某些固有认知的重新思考。交流之中,江奕辰偶尔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基于自身实践(尤其是毒理方面)的独特见解,更是让他们眼前一亮,大受启发。
几次下来,药殿的丹师们对江奕辰的态度,从最初的好奇与客气,逐渐转变为真正的重视与平等交流。他们发现,此子在医道丹理上的造诣,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深厚,尤其是某些偏门、诡谲的领域,其见解简直堪称大师级别!
江奕辰也乐得与这些经验丰富的丹师交流。他们或许在悟性和创造性上不如他,但常年累月的实践,让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些正是江奕辰所欠缺的。他从这些交流中获益匪浅,许多之前模棱两可的理论得到了实证,许多炼丹手法上的细节也得到了优化。
他成了药殿的常客,一个安静而专注的身影。
他的到来,并未在药殿引起太大波澜,毕竟此地多是沉心钻研之辈。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却让他逐渐在真武宫最核心的技艺圈层中,站稳了脚跟,并悄然积累着人脉与声望。
吴清源长老虽未亲自现身,但江奕辰在药殿的一举一动,显然都落入了他的眼中。偶尔,江奕辰会在翻阅某本极其古老的毒经残篇时,发现书页间夹着一枚记载着某位丹道大家心得的玉简;或是当他苦思某个丹方改良思路时,会有执事“恰好”送来一份相关的、早已失传的配伍案例……
这一切,都让江奕辰心中明了,那份善意,始终存在。
他默默承了这份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更高深医道丹方的研习之中。他知道,这些知识,终将化为他复仇之路上的利刃与坚盾。
药殿的书香与丹火,悄然滋养着这颗已然破土而出的新星,让他的根基,在无人瞩目的角落里,扎得越来越深,越来越稳。
喜欢真武辰尊请大家收藏:(m.2yq.org)真武辰尊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