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赤火社总部门前的广场上,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
三座铁匠炉并排而立,炉火正旺。张老三、李铁柱和王小锤三位工匠站在炉前,他们要在众人面前,打造同一规格的锄头。
陈烬站在场中,对围观的社员们高声宣布:“今天,我们不比谁的手艺最巧,我们来探寻一个秘密——价值的尺度,究竟藏在哪里?”
比赛开始。
张老三年纪最长,手法稳健,叮叮当当敲打了整整一天,汗水浸透了衣衫,终于打出一把结实耐用的锄头。
李铁柱正值壮年,气力充沛,但也花了两天时间,反复锻打修正,才勉强完成。
而年轻的王小锤,采用了马钧最新设计的省力杠杆和定型模具,动作行云流水,仅仅半天,一把同样规格、质量上乘的锄头已然成型。
三把锄头摆在众人面前,几乎一模一样。
陈烬拿起这三把锄头,走到场中央,目光扫过满是疑惑的人群:
“现在我问大家,这三把锄头,哪一把更有价值?”
“王小锤的!”许多人立刻喊道,因为他用的时间最短。
“不对!”也有人反驳,“张老三费时最长,下的功夫最深!”
人群争论不休。
“大家看,”陈烬抬手示意安静,“如果我们按王小锤的半天时间来定价,那张老三和李铁柱就要饿死,以后没人愿意花时间钻研更扎实的技艺。”
“如果我们按李铁柱的两天时间来定价,那王小锤半天就能轻松换到别人两天的粮食,谁还愿意去改进技术、提高效率?”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无比清晰:
“价值的尺度,既不由最慢的决定,也不由最快的决定。而是由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个具备普通熟练程度的工匠,生产一把这样的锄头所必需花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这个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他指向王小锤:“小锤同志用半天就完成了别人一天甚至两天的工作,这意味着,在同样的时间里,他创造了双倍的价值!他的工分高,不是占便宜,而是他应得的奖励!这正是我们‘按劳分配’的公正所在!”
他又看向张老三和李铁柱:“而张师傅和李师傅,他们的劳动同样值得尊重。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学习新技术,提高效率,让整个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让所有人都能用更少的劳动,创造更多的财富!”
老农石满仓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就像种地,以前一亩地要忙活十天,现在用新农具、新法子,五天就能收更好的庄稼!这省下来的五天,就是多创造的价值啊!”
“正是如此!”陈烬肯定道,“程昱要的‘绝对平均’,是让快牛慢牛吃一样的草,最终所有牛都变慢牛。而我们依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按劳分配’,是鼓励所有人都成为快牛,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奔跑!”
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王小锤激动地握紧了拳头,张老三和李铁柱也露出了思索和奋起直追的神情。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如同一把精准的尺子,不仅丈量出了价值的量,更丈量出了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为赤火社的分配原则提供了坚不可摧的理论基石,将程昱的“绝对平均主义”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赤火总部学堂的黑板上。陈烬没有站在讲台上,而是和几十名来自各地的社员代表围坐在一起,他手里拿着一根木炭,在刷了黑漆的木板上写下了一个简单的算式。
“今天,咱们不算复杂的,就算一笔最简单、也最血淋淋的账。”陈烬的声音平静,却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在木板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假设,一个佃农,像老栓叔这样,”他看向从兖州逃荒来的李老栓,“辛苦劳作一整天,翻了一亩地,锄了草,施了肥。他这一天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换算成粮食,相当于——一斗米。” 他在圆圈里写下一个“壹”字。
“现在,这一斗米,都归他吗?”陈烬的目光扫过众人。
所有人都摇头。
“对,不归他。”陈烬在圆圈下方画了一条线,将圆圈分成上下两部分。他在下面较小的部分写上“叁升”。
“地主老爷说,‘我给你三升米,够你一家活命了。’”陈烬模仿着地主的语气,随即手指重重地点在圆圈上方那大部分空白处,“那么我问大家,剩下的这七升米,去哪了?”
学堂里鸦雀无声,只有炭火偶尔的噼啪声。李老栓的嘴唇哆嗦着,眼睛死死盯着那代表七升米的空白。
“这七升米,”陈烬用木炭在那空白处狠狠写下“柒升”两个大字,“没有消失!它被地主老爷,凭着‘这地是我的’这句话,白白地、一声不响地拿走了!”
他扔掉木炭,双手拍在木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这被拿走的七升米,就是剩余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m.2yq.org)赤火汉末魂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