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的潮水并未退去,依旧一波波冲击着江易辰的意识堤坝,带来阵阵灼热与虚脱。记忆的碎片也未曾停歇,如同永无止境的漩涡,将他拖拽向过往的深渊。悬崖边的罡风,师父们的呵斥与教导,坠落的失重与撞击……这些光影声音交织成一曲混乱而痛苦的交响,在他脑海中反复奏响。
然而,在这片混沌与煎熬之中,一点微光,正悄然亮起。
那枚融入眉心的扳指,在释放了最初的狂暴信息洪流后,其核心那一点不灭灵光,似乎开始履行某种更为精妙的职能。它不再仅仅是守护江易辰的识海不被撑爆,而是如同一位耐心的导师,开始从那浩瀚如烟的《逍遥医经》中,剥离出最基础、最适应当前状况的知识,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缓缓注入他濒临崩溃的感知。
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他混乱的识海中,铺开了一卷非帛非纸、散发着朦胧清辉的古卷。卷首,是四个龙飞凤舞、道韵天成的大字——**《逍遥医经》**。
紧接着,第一卷,“筑基篇”的内容,如同涓涓细流,开始流淌。
不再是之前那种蛮横的灌输,而是一种引导,一种启迪。
**“医之道,首在识己。不知己身,何以度人?何以度厄?”**
一个宏大而平和的声音,似乎直接响彻在灵魂层面,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让那肆虐的记忆风暴都为之稍稍一滞。
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人体构成的浩瀚知识,以一种系统、清晰的方式呈现:
* **经络学说:**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一条条原本只存在于传说或模糊身体感应中的能量通道,此刻如同精密无比的地图,清晰地烙印在江易辰的感知中。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每条经络的起止、循行路线、主要腧穴、与脏腑的络属关系,都阐述得明明白白。他甚至能“内视”到,自己体内那丝微弱的内力,此刻正如同一条干涸小溪中即将断流的水线,正艰难地在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这两条相互表里的经脉中断断续续地运行着。
* **气血津液:**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各自的功能,运行的规律。血液的化生、运行。津液的散布、代谢。这些原本抽象的概念,此刻与他的身体感受一一对应。他明白了自己此刻的高烧,是卫气与外邪(伤势、感染)交争于体表;体内的灼热与虚寒交替,是气血逆乱,阴阳失衡;那阵阵眩晕与乏力,是气血亏虚,无法上荣于头目。
* **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藏神;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肝主疏泄,藏血;脾主运化,统血;肾藏精,主水纳气……每一个脏腑的形象、功能、与其它脏腑的联系、在情志方面的表现,都娓娓道来。他瞬间明悟,肋下的剧痛,不仅伤及了肋骨,更震动了肝经,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所以才会感到胸闷胁胀;而那呕出的鲜血,则直接损伤了脾胃的统血功能。
* **药性理论:** 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升降浮沉……各种基础药性的概念涌入。虽然具体的药材图像和丹方依旧大部分模糊,但这种辨识药性、理解其作用于人体何经何脏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
这是一种颠覆性的认知重建!
五年来,他浑浑噩噩,对自己的身体只有模糊的痛、饿、累等本能感受。受伤了,只知道痛,却不知痛在何经,伤在何脏。生病了,只知道难受,却不明病机何在。
而现在,借助《逍遥医经》筑基篇的知识,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如此深刻地“看清”了自己!
他“看到”了肋下断裂的骨头茬子如何压迫周围的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淤血内停。
他“看到”了脏腑因为震荡而出现的微小移位和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常。
他“看到”了体表那些青紫肿胀,是皮肉脉络受损,血溢于脉外所致。
他更“看到”了,自己那微弱的内力,在流过手太阴肺经的“中府”、“云门”等穴位时,对缓解胸闷、促进呼吸,确实有那么一丝丝微不可察的积极作用;而在试图经过肋下“章门”穴附近时,却因经脉淤堵和骨骼压迫而举步维艰,甚至加剧了疼痛。
**“原来如此……原来,我的身体,是这样……”**
一种难以言喻的明悟感,如同阳光穿透层层乌云,照亮了他内心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与绝望。
痛苦并未消失,甚至因为这种清晰的“内视”而变得更加具体、更加深刻。但与此同时,一种名为“理解”的力量,也开始滋生。
知道了痛苦的根源,知道了伤势的所在,知道了身体正在如何挣扎……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慰藉和力量。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承受痛苦的躯壳。他成了一个观察者,一个分析者,甚至……在未来,可以成为一个治疗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江易辰的医武征途请大家收藏:(m.2yq.org)江易辰的医武征途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