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深夜,万籁俱寂,唯有凛冽的寒风如刀般刮过空旷的街道,卷起地上零星的落叶与尘土。在这片属于满洲贵族的城西区域,一座巍峨的府邸如同蛰伏的巨兽,在浓重的夜色中显露出森严的轮廓。这便是当朝权臣鳌拜的府邸。
然而,在这片寂静之下,府邸深处一片临时改造的工坊区域,却违背了自然的节律,依旧灯火通明,人影幢幢。高墙隔绝了内外的声响,只有走近了,才能隐约听到里面传来的急促脚步声、金属器皿的碰撞声,以及压抑着的、带着恐惧的简短应答。
工坊内部,空气污浊得令人窒息。一股刺鼻的、混合了硫磺、硝石以及某种更令人喉头发紧、眼角酸涩的奇异臭味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仿佛无形的手扼住了呼吸。数十名穿着破旧棉袄的包衣阿哈和面色惶恐的工匠,正围绕着一些奇形怪状的装置忙碌着。这些装置大多由铜、铁和陶土粗糙拼接而成,管道蜿蜒,容器古怪,与现代化学实验器材有几分形似,却又充满了这个时代手工作坊的拙朴与危险。
工坊中央,拄着一支粗陋木拐站立的身影,是这里绝对的主宰——张晓宇。他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理科大学生,因一场意外,与情敌戚睿涵一同被抛入了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此刻,他身披一件略显宽大的清朝官服(工部员外郎的白鹇补服),官服下摆沾染了不知名的污渍。他的双腿因之前试图逃跑而被清兵残忍打断,虽经接续,却已落下残疾,行动离不开那支磨得光滑的木拐。然而,身体的残损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像是一瓢泼在内心暗火上的热油,彻底点燃了他积压已久的所有愤懑、不甘与对力量的极端渴望。
那个有戚睿涵、有袁薇的现代世界,此刻在他心中已然模糊而遥远。在那里,他总觉得才华被埋没,光芒被掩盖,尤其是在各方面都似乎压他一头的戚睿涵面前,以及那个最终选择了戚睿涵的袁薇……这些记忆如今只剩下苦涩与恨意。而在这里,在这十七世纪的大清,他脑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化学、物理、工程学——成了他唯一的、也是最强大的武器。他找到了通往权力顶峰的狭窄路径,哪怕这条路径需要以无数人的血肉和白骨铺就,他也义无反顾。
他那深陷的眼窝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拗火焰,扫视着工坊内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丝疏漏。
“快,东首第三组,冷凝管接好了没有?注意流速,收集瓶务必密封!”他的声音沙哑而冰冷,如同寒铁摩擦,不带丝毫感情。他正在指导一组工匠用简易的蒸馏装置分离着从西北运来的、散发着恶臭的原油(他称之为“石漆”或“猛火油”)。目标是获取其中较轻的馏分,作为后续反应的溶剂或提纯更危险物质的原料。
这个过程充满了未知的风险,空气中弥漫的易燃蒸汽一旦遇到明火,后果不堪设想。就在两个时辰前,两名负责添火的工匠因操作不当,引燃了泄露的油气,瞬间被火焰吞没,虽被同伴用沙土扑灭,此刻却已是浑身焦黑,奄奄一息地躺在角落的草席上,无人敢于上前救治,只能发出微弱的呻吟。张晓宇甚至连目光都未曾在他们身上停留片刻,他的全部心神,都凝聚在手中一片刚从陶罐中取出、还带着余温的淡黄色片状结晶上。
这是他的“杰作”之一——利用浓硝酸(他指挥工匠用绿矾油与硝石反复蒸馏提纯而得,他称之为“王水”或“镪水”)与甲苯(他命人从煤焦油中艰难分离,过程繁琐且产率极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最终得到的粗制三硝基甲苯(TNT)。他将其命名为“轰天雷”主装药。经过小范围测试,其威力远超这个时代任何已知的黑火药,足以开山裂石,让他看到了改变战争模式的巨大潜力。
然而,更令他内心感到一种扭曲“得意”的,是那些整齐码放在工坊内侧、用浸湿油泥密封罐口的陶罐。那里封装着他视作能够扭转战局、甚至决定国运的“神兵”——“绿气”与“褐气”。
通过一套他自行设计、由数十个电池单元串联而成的简陋电解装置(利用锌皮、铜片与盐水),他成功地、尽管效率极低地从饱和食盐水中制备出了氯气,他命名为“绿气”。那黄绿色的烟雾,带着一股刺鼻的、类似漂白粉混合烂瓜果的甜腻臭味,却蕴含着致命的杀机。而将铜片投入加热的浓硝酸中,则能得到红棕色、具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的二氧化氮气体,他称之为“褐气”。这两种气体,被他小心翼翼地冷凝、压缩进特制的厚壁陶罐中,罐内还放置了吸附药液的碎布条以增强挥发效果。
“张大人,”一名身着号衣的戈什哈(护卫)捂着口鼻,快步从工坊外走入,尽管有所准备,仍被空气中混合的怪味呛得连连咳嗽,眼角泌出生理性的泪水,“摄政王和鳌拜大人传下话来,明日巳时于西郊演武场,要亲临检阅新式火器与……与那‘毒气’的实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穿越,闯王一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