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战士训练营的“星火”在月背基地熊熊燃烧,锤炼着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作战能力。然而,个体的强大若无法有效融入并提升整个作战体系的效能,其价值将大打折扣。瓦西里耶夫和地球联盟最高统帅部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启明星”计划的推进、“星空灵根”的发现以及《星辰引气诀》的出现,军队,尤其是作为星际战争主力的舰队,其人员构成和能力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去那种纯粹依靠纪律、训练和科技装备的“军人”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高灵能、高维度的星际战场。一场深刻而艰难的舰队人员结构调整,如同一次对整个战争机器的灵魂手术,在联盟舰队内部全面铺开。
调整的动力,源于小行星带一次次惨烈的战斗总结。
一份份战损报告清晰地显示,在遭遇帝国拥有灵能者或特殊能量武器的单位时,传统舰队的反应速度和对抗能力明显不足。例如,帝国一种新型的“灵能震荡鱼雷”,其爆炸后产生的精神冲击波,能瞬间使未受保护的舰员陷入短暂昏迷或精神混乱,导致战舰在关键时刻失去控制。而拥有一定修为的修士,或修炼了《星辰引气诀》的战士,却能凭借自身神识或星元护体,很大程度上抵御甚至免疫这种攻击。
另一份报告指出,在复杂的引力场或强灵能干扰环境下,传统雷达和传感器效能大幅下降,战舰如同变成“瞎子”。而灵觉敏锐的修士,却能凭借其超越物理传感器的直觉和对能量流动的感知,提前发现危险或找到安全航道。叶星云在小行星带猎杀行动中的表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更宏观层面上,随着战舰技术日益复杂,尤其是融合了符文阵法、灵能核心等超凡要素的新型战舰陆续服役,其操作和维护已非普通军人凭借手册和技能训练所能完全掌握。理解能量回路的“意境”,感知阵法节点的“状态”,都需要对超凡力量有一定的亲和与理解。
血淋淋的教训让高层下定决心:必须将超凡力量与军事科技进行体系化、制度化的深度融合。舰队的人员构成,必须从“军人”为主,转向 “军人 + 修士”的复合模式,并逐步让拥有超凡能力者在关键岗位上占据主导。
这项人员结构调整计划,被命名为“砺剑”。其核心目标,是在不影响舰队现有战斗力的前提下,平稳、高效地完成人员结构的转型。
“伏羲”与最高军事委员会联合,对所有舰上岗位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定义。除了传统技能要求外,新增了“灵能适应性”、“神识强度”、“功法契合度”等超凡维度指标。例如:
· 舰长/指挥岗: 不仅需要战术素养,更要求具备强大的神识以处理海量战场信息,以及坚定的道心以抵御精神攻击和指挥压力。优先由修为达到筑基期以上、且通过指挥学考核的修士担任。
· 舵手/导航岗: 需要极高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对引力变化的敏锐直觉。修炼《星辰引气诀》或有类似空间亲和天赋者成为首选。
· 武器官岗: 尤其是操控能量武器和灵能阵法的岗位,需要能理解能量运行原理,并能微调输出频率以针对不同敌人。要求至少掌握基础符文知识并能运转相应属性的功法。
· 动力/引擎工程师: 需要能感知聚变核心与辅助灵能矩阵的协调状态,处理能量冲突。具备火系或元系灵根,并懂得基础能量疏导法诀者优先。
· 损管/维护岗: 面对融合了生物组织或符文回路的新型装甲和系统,需要懂得运用真元或星元进行“温养”和“修复”,而不仅仅是焊接和更换零件。
对现有舰队人员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年轻、有潜力但尚未接触修炼的官兵,强制进行基础修炼普及教育,并提供资源倾斜,鼓励其快速提升。对于年龄偏大或确实无修炼天赋,但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则安排转向二线培训、后勤或参谋岗位,发挥其经验优势。对于极少数抵制变革、固守陈旧观念的高级军官,则进行坚决的调整或替换。
“启明星”计划、星际战士训练营的毕业生,以及从全民普查中筛选出的、拥有相关资质并自愿参军的人才,被成建制地、有计划地补充进各舰队,尤其是正在换装新式战舰的主力舰队。
地球联盟第一艘“长城级”战列舰——“长城号”的船员结构调整,是整个“砺剑”计划的缩影和试点。
调整前的“长城号”,是一支精英的、纯粹由顶尖军校毕业生和资深老兵组成的队伍。调整令下达时,舰内弥漫着不解甚至抵触的情绪。原舰长,一位以严谨和传统着称的海军上将,虽服从命令转为舰队参谋,却在私下表达了对“让一群打坐念经的人来指挥钢铁巨舰”的忧虑。
新任舰长,是来自蜀山剑宗的一位金丹中期剑修,道号“凌虚子”。他并非不通军事,相反,在“启明星”计划中接受了系统的现代战争理论和舰队指挥培训。他的到来,伴随着数十名同样具备修为背景的军官和技术士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请大家收藏:(m.2yq.org)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