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将陈明也附和道:“赵参谋所言极是。夔门是川蜀的门户,敌军必定死守。我军应稳扎稳打,先以火炮与坦克摧毁敌军的防御工事,再派步兵发起冲锋。水路大军可负责封锁长江,切断夔门守军的退路与粮草供应,使敌军陷入绝境。”
王忠微微颔首,对众将的意见表示赞同:“好!就按诸位所言,兵分三路,进攻夔门。第一路,由李顺率领五万骑兵,从陆路正面逼近夔门,牵制敌军主力;第二路,由陈明率领水路大军,沿长江而上,进攻夔门水路防线,切断敌军退路;第三路,由我率领主力部队,携带火炮与坦克,从侧翼迂回,寻找敌军防御薄弱之处,发起猛攻。同时,派遣侦查兵深入夔门,摸清敌军的防御部署,为我军进攻提供情报支持。”
会议结束后,各路人马迅速行动起来。侦查兵们乔装打扮,潜入夔门附近,搜集敌军的防御情报;李顺率领五万骑兵,朝着夔门方向疾驰而去;陈明率领水路大军,乘坐战船,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王忠则率领主力部队,携带大量的火炮与坦克,向夔门侧翼迂回。
与此同时,远在成都的大西皇宫内,张献忠正焦躁地来回踱步。张献忠身材高大,面容黝黑,眼神中透着一股凶戾之气。他原本是陕西延安府的一名流民,因不堪官府压迫,揭竿而起,一路转战各地,最终率军进入四川,占据成都,登基称帝,国号大西,年号大顺。
此时的张献忠,虽然已经称帝,但麾下的三十万大军大多是沿途收拢的流民,缺乏系统的训练,武器装备也十分简陋,战斗力低下。得知中华军南征的消息后,张献忠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他深知中华军的强大,连李自成的十万精锐都不堪一击,自己麾下的这些乌合之众,恐怕更不是对手。
“陛下,中华军已抵达湖北襄阳,正在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夔门!”一名亲兵跌跌撞撞地闯入大殿,声音带着哭腔禀报。
张献忠猛地停下脚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夔门是成都的东大门,一旦夔门失守,中华军便可长驱直入,直捣成都。“孙可望呢?他在夔门布置得怎么样了?”张献忠嘶吼着问道。
“孙将军已率领十万大军抵达夔门,正在加固防御工事,部署火炮与弓箭,准备抵挡中华军的进攻。”亲兵回答道。
张献忠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战。“传我命令!”张献忠沉声道,“令孙可望务必死守夔门,不得让中华军前进一步!若夔门失守,提头来见!同时,令成都城内的所有军民,即刻加固城墙,挖掘护城河,储备粮草与军械,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另外,将城中所有的青壮年全部征召入伍,充实兵力!”
“遵旨!”亲兵应声领命,连忙退下去传达命令。
随后,张献忠又召集了麾下的核心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大殿内,孙可望的副将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纷纷出席,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愁容。
“诸位,中华军来势汹汹,夔门是我军的第一道防线,绝不能失守!”张献忠目光扫过众将,沉声道,“孙可望已率领十万大军驻守夔门,你们谁愿意率军前往夔门,协助孙可望防守?”
众将闻言,纷纷低下头,无人应声。他们都知道中华军的强大,前往夔门防守,无异于去送死。
张献忠见状,心中怒火中烧。他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刀,一刀劈在身前的案几上,实木案几瞬间被劈成两半。“废物!都是废物!”张献忠厉声咆哮,“当年我们起兵反明,历经无数艰难险阻都未曾退缩,如今不过是区区中华军,你们便吓得屁滚尿流,简直丢尽了我大西军的脸面!”
“陛下息怒!”众将吓得纷纷跪倒在地,不敢言语。
李定国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道:“陛下,臣愿率军前往夔门,协助孙将军防守!”
李定国是张献忠麾下的得力将领,为人勇猛善战,颇有谋略。他深知夔门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此行凶多吉少,但为了大西政权的存亡,他只能挺身而出。
张献忠见状,脸色稍缓:“好!李定国,朕命你率领五万大军,即刻前往夔门,协助孙可望防守。你二人务必同心协力,死守夔门,若能击退中华军,朕必重重有赏!”
“臣遵旨!”李定国单膝跪地,高声应道。
随后,李定国率领五万大军,日夜兼程,朝着夔门方向进发。此时的夔门,孙可望早已率领十万大军在此布防。夔门位于长江三峡的西口,两岸悬崖峭壁,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是进入川蜀的必经之路。孙可望深知夔门的天险优势,在两岸的悬崖上修筑了大量的堡垒与战壕,架设了数百门火炮与弓箭,同时在江面上布置了大量的铁链与浮桥,试图阻挡中华军的进攻。
然而,孙可望麾下的十万大军,大多是流民组成,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许多士兵甚至连武器都不会使用,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孙可望看着身边这些参差不齐的士兵,心中也充满了焦虑。他知道,仅凭这些人,想要抵挡中华军的强大攻势,难度极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2yq.org)明末龙旗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