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的金砖冷得硌脚,连殿外晨光都似被殿门滤去了暖意,落在百官朝服上,成了一层泛白的霜。文武百官垂首肃立,衣料摩擦的窸窣声压得极低,连呼吸都放轻了 —— 谁都能感觉到,殿内凝滞的空气像浸了冰的棉絮,一攥就能拧出寒意。帝冕垂旒轻轻晃着,玉珠相击的细碎声里,沈静姝的目光扫过丹陛之下:李御史的手捏着玉笏,指节泛白;户部尚书的朝服前襟沾着点墨渍,是昨夜熬夜拟奏本蹭的;康王站在宗室列首,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藏在袖中的手却在轻轻掐着掌心 —— 昨夜宗庙的动静,皇帝 “养病” 的消息,早把这些人的心思搅成了翻涌的浪。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 内侍尖细的唱喏声撞在殿柱上,反弹回来时,竟带着点发颤的尾音。
短暂的静默里,连殿外的风穿过窗棂的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李御史率先出列,他须发皆白,走得有些踉跄,玉笏在金砖上磕了下,发出 “咚” 的轻响。“陛下,” 他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发飘却又刻意拔高,“臣闻昨夜宗庙有变,陛下亲临险境,不知…… 陛下圣体可安?太子殿下受惊,可有大碍?且陛下言圣上需静养,敢问静养之期几何?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久无储君监国啊!”
话落,殿内更静了。谁都听得出,这是打着 “忧国” 的幌子,探她的底:皇帝是不是真疯了?太子能不能被他们利用?她这个星寰帝,能掌权多久?
沈静姝没立刻答,指尖轻轻碰了下御座扶手的螭龙纹 —— 那是萧煜当年陪她选的纹样,龙鳞的凸起硌得指尖微麻,像他从前捏着她的手教她画星图时的力道。一缕极淡的星力顺着指尖往下淌,融入殿底的万星大阵基盘。瞬间,宣政殿猛地亮了下,不是烛火的光,是从地砖缝隙里渗出来的星辉,像细碎的银沙,顺着百官的朝服往上爬。一股源自星辰本源的威压漫开,压得人胸口发闷,李御史的呼吸骤然一紧,往后退了半步,扶着旁边的同僚才站稳。
“李御史忧国忧君,其心可嘉。” 她的声音不高,却像落在冰面上的石子,清晰地撞进每个人耳中,“陛下为邪祟侵体,伤了神魂,需在冰髓狱旁的静室静养,非三年五载难愈。朕受先帝遗诏,承星寰帝玺,自当总揽朝纲,安定天下 —— 这一点,无需再议。”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记录的史官,笔尖在纸上顿了下,留下个深墨点:“至于太子,乃国之根本,朕之嗣子。他被奸人所惊,朕已命御医悉心照料。自今日起,太子移居乾元殿偏殿,由朕亲自教他识星图、读《帝典》。待他心智成熟,自会临朝听政 —— 诸位无需挂心,更不必‘代劳’。”
最后两个字,她咬得轻,却像冰锥扎在人心上。李御史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那星辉威压还裹着他,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能讪讪地躬身退下。
可暗流哪会这么容易平息?
户部尚书紧接着出列,手里的奏本被他捏得发皱,纸页边缘的墨字晕开,成了一团黑。“陛下,” 他的声音沉得像灌了铅,“东境三州因星瘿封矿,百姓无业可依,税赋减了七成。且今岁北地寒潮来得早,粮田冻了大半,恐有饥民流窜。国库…… 国库现存银不足百万两,还请陛下示下,如何筹措钱粮,安黎民、稳边境?”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滚油里。不少臣子的眼亮了 —— 财政是帝国的命脉,她要是拿不出办法,要么放权给宗室,要么就得向世家低头。这是阳谋,逼她露怯。
沈静姝早料到了。她抬手,掌心泛起灰蒙蒙的光,星寰帝玺的虚影缓缓浮起,玺底的星骸纹路在光里流转,像活着的龙。“传朕旨意。” 她的声音带着金石之音,撞得殿柱微微发颤,“第一,启用朕的内帑,拨付三百万两白银,再调宫中非急用的绫罗、瓷器,由星阁弟子护送,三日内发往东境、北地,赈济灾民。”
“内帑?” 有臣子倒抽了口气,交头接耳的声音刚起来,又被她的目光压了下去。谁都知道,先帝的内帑早被宗室挪用得差不多了,她哪来这么多钱?
沈静姝没管他们的疑惑,继续道:“第二,颁《星勋授田令》。凡在东境抗星瘿、宗庙平叛中立功的士卒、百姓,按功勋分三等:一等授荒田百亩,赐星阁改良的耐寒麦种;二等授田五十亩,免五年赋税;三等授田二十亩,免三年赋税。令他们在东境、北地定居,开垦荒田 —— 既安了流民,又实了边陲。”
这话落,武将列里有几人悄悄抬了头,眼中亮了 —— 他们大多出身寒微,最看重的就是功勋授田。
“第三,” 她的目光扫过户部尚书,带着点冷意,“命星阁刑律堂协同户部、工部,清查天下矿脉、盐铁、漕运。凡贪墨、中饱私囊者,无论官职高低、涉及哪族,一律抄家问斩!抄没的财货,尽数充入国库 —— 这,够解燃眉之急了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锦堂藏玉请大家收藏:(m.2yq.org)锦堂藏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