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指挥室,小雅那边传来已经安顿好了墨星。李默知道,光靠报告是看不出什么来了。
“染染,詹工,跟我去学校走走。”
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云染染和詹工立刻意识到,首领此行绝非普通的视察。
他们没有惊动任何人,乘坐着一艘普通的内部通勤飞行器,悄然来到了龙城主城规模最大、也是最早建立的“修身学府”总院。
学府内,正值课间。孩子们在规划整齐的操场上奔跑嬉戏,空气中弥漫着蓬勃的朝气。教室窗明几净,传来朗朗读书声或是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一切都显得那么秩序井然,充满希望。
学府的负责人闻讯匆匆赶来,脸上带着紧张和荣幸。李默摆手制止了他的汇报,只是默默地走着,看着。
他们走过常规的文化课教室,看到孩子们认真听讲;走过自然科学实验室,看到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走过艺术工坊,看到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一切都很好,符合甚至超出了旧时代优秀学校的标准。
但李默的眉头却微微蹙起。他看到的,是一个高效、标准化的“人才生产线”。孩子们在这里被灌输知识,被评估,被分类,然后输送到社会需要的各个岗位。这本身没有错,甚至是文明重建所必须的。
然而,墨星的身影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随机走进一间正在上数学课的教室。老师正在讲解一道复杂的几何证明题,步骤清晰,逻辑严谨。大部分孩子都在认真听讲,偶尔有孩子举手提出疑问,问题也都在课程大纲的范围内。
李默看了一会儿,突然开口,声音平和地打断了课堂:“老师,打扰一下。我想问问同学们,除了老师讲的这种方法,还有没有人想到过别的证明思路?哪怕听起来很奇怪、甚至觉得可能是错的,都没关系。”
课堂瞬间安静下来。孩子们面面相觑,有些茫然。在强调效率和标准答案的教育体系下,“奇怪”的思路往往意味着错误和低效。过了一会儿,才有几个孩子怯生生地举手,说出了一些稍微偏离标准路径,但本质上仍在大框架内的想法。
李默点了点头,鼓励了几句,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又来到学府的“天赋评估中心”,调取了一些被评估为“天赋平平”或“存在认知障碍”的学生的档案和日常表现记录。记录很详细,客观地描述了这些孩子在标准课程下的“不适应”和“落后”。
“染染,詹工,你们怎么看?”走出评估中心,李默问道。
詹工推了推眼镜,语气务实:“首领,目前的体系对于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中级技术人才是高效的。它保证了龙城运转所需的基本人力质量。”
云染染则看得更深,她清冷的声音响起:“效率至上,标准先行。这套体系能筛出‘优等生’,但它的筛网孔洞大小是固定的。像墨星那样,思维形态本身就如同‘异形’的天才,会因为无法通过筛网,而被判定为‘无价值’甚至‘残次品’。我们的体系,缺乏识别和容纳‘异类’的维度。”
她的话,精准地命中了李默心中的隐忧。
李默沉默地走着,他们来到了学府边缘,那片为受过心理创伤的孩子设立的特殊区域。这里环境更加安静,有更多的心理辅导员。但即便是这里,主要的努力方向,似乎也是试图将这些孩子“拉回”到正常的、能够适应主流社会的轨道上来。
“我们是不是……太傲慢了?”李默突然停下脚步,望着那些在辅导员耐心引导下,尝试进行简单社交或技能训练的孩子,声音低沉,“我们潜意识里,是否认为只有符合我们定义的‘正常’和‘优秀’,才是正确的?才是值得培养的?”
“我们用自己的认知,打造了一个自以为完美的模子,然后把所有孩子往里塞。塞得进去的,就是人才;塞不进去的,就是问题。”李默的语气带着一丝自责,“我们差点就用这个模子,把墨星那样的瑰宝,当成碎石给抛弃了。”
云染染和詹工都沉默了。他们都曾是旧时代顶尖教育的受益者,但此刻,他们也深刻反思着这种高度结构化教育可能带来的局限和扼杀。
“制度需要改革。”李默最终做出了结论,眼神变得坚定,“‘修身学府’不能只有一个模子。我们需要设立 ‘异常思维研究所’ 或者叫 ‘潜力深潜班’!”
“专门吸纳那些在常规评估中表现异常、难以理解,但可能在特定领域展现出匪夷所思特质的孩子。给他们资源,给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给他们配备能理解甚至能跟上他们思维的导师!”
“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合格的公民,更是能够打破认知边界、带领文明飞跃的……先驱!”
这一次学府之行,成为龙城教育体系变革的导火索。李默意识到,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能培养出多少标准件,更在于能否为那些可能改变世界的“异类”,保留一片生长的土壤。
喜欢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请大家收藏:(m.2yq.org)末日幸存者唯二的希望之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