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伯被捕及案件初步真相的消息传到韩家,如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置信,那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忠心耿耿、被视为家族一份子的老管家,竟然会是杀害知名古董商的凶手。
韩雪晴得知消息后,独自在办公室里沉默了许久。
她的心情异常复杂,交织着多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一方面,她为李景明的无辜惨死感到痛心和惋惜,一位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令人扼腕。
另一方面,她对福伯感到痛心和不解,这位看着她长大的老人,竟然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结局令人唏嘘。
然而,更让她感到忧心忡忡的,是福伯作案动机背后所隐约揭示的——父亲韩胜利可能存在未登记“私产”这件事。
这个消息如果被媒体或外界大肆渲染,必然会给刚刚经历了一系列动荡的韩氏集团带来新一轮的舆论风暴,家族内部那些原本就存在的矛盾和猜忌,也可能因此被再次点燃甚至激化。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和网络上各种不堪的猜测。
这让她本就艰难的掌舵之路,平添了更多的变数和压力。
随着福伯的认罪和瓷瓶的起获,之前因与死者发生过争执而备受怀疑的韩家二房成员,尤其是韩建明的亲信助手,得以从这起命案中彻底澄清,摆脱了嫌疑。
韩建明一系对此自然是松了一口气。
但经此一事,二房与以韩雪晴为代表的长房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和紧张。
二房虽然洗清了杀人嫌疑,但他们与李景明之间的古董交易纠纷,以及他们在此事中表现出的强势姿态,依然让长房和支持韩雪晴的元老们心存芥蒂。
而长房这边,父亲可能存在的“私产”问题被牵扯出来,也让他们在面对二房时,似乎少了几分底气。
双方在集团内部的各种会议上,虽然表面维持着基本的礼节,但眼神交汇间的审视与算计,言语中的机锋与试探,都比以往更加明显。
一种无形的隔阂与不信任感,在韩家内部悄然弥漫开来。
尽管秦风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成功推断出韩胜利可能存在一批未公开的“私产”,并且这批“私产”很可能是引发命案的深层诱因。
然而,案件的侦查到此却不得不画上一个无奈的句号。
核心知情人福伯,对“私产”的规模和性质三缄其口,坚决否认涉及任何非法勾当,只承认了涉案的瓷瓶,将其归为韩胜利的个人喜好和投资。
另一位可能知晓内情的关键人物李景明,已经遇害,带走了他所知道的全部秘密。
而这一切的源头,最主要的当事人韩胜利,早已作古,死无对证。
在这种情况下,警方虽然高度怀疑这批“私产”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秘密,例如未向税务部门申报的巨额资产、来源可能存在问题的秘密资金流向、甚至更严重的经济问题。
但怀疑终究只是怀疑,缺乏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支持。
没有证据,就无法启动针对韩氏集团或韩胜利遗产的深入经济犯罪调查。
这条看似通往更庞大黑暗的线索,因为关键环节的缺失和主要当事人的离世,彻底中断,无法继续深入追查。
通过福伯的案件,秦风对豪门巨室的生存逻辑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他清楚地看到,对于韩家这样的家族而言,“声誉”二字,其分量有时甚至超过了法律和道德,成为一种近乎信仰般的存在。
福伯,一个侍奉韩家四十多年、本性并非穷凶极恶的老人,他作案的直接动机,并非为了个人贪欲,而是源于对“玷污韩胜利清誉”和“损害韩家声誉”的极度恐惧。
在他那传统而固执的观念里,维护主家的名声,完成主人的嘱托,其重要性甚至超越了他自己的生命和法律的界限。
这种将家族声誉置于一切之上的价值观,在关键时刻,足以扭曲一个人的心智,驱使一个平时温和守法的老好人,铤而走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这种源于旧式忠诚和家族荣誉观的悲剧,让秦风在破案之余,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和悲哀。
李景明遇害案,随着福伯的认罪、逮捕和瓷瓶的追回,在法律程序上可以宣告顺利侦破。
真凶落网,关键物证追回,作案动机和过程基本清晰。
然而,无论是对于办案的秦风团队,还是对于关注此案的人来说,这个案件的终结,带来的并非纯粹的如释重负,反而夹杂着更多复杂的情绪。
一个忠诚老仆的堕落与坚守,一个成功商人死于非命,一个豪门家族光鲜外表下隐藏的、无法触碰的秘密……
这些未尽的谜团和深沉的感慨,如同案件结束后依旧萦绕在空气中的尘埃,久久不散,提醒着人们,阳光下的阴影,远比看到的更加深邃和复杂。
鉴于秦风在近期接连侦破的韩胜利坠楼谋杀案、离奇合同绑架案以及古董商李景明遇害案等一系列涉及韩氏家族、案情错综复杂的重大案件中,所展现出的卓越侦查能力、敏锐洞察力和出色的领导才能,其表现获得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罪案清道夫:秦风请大家收藏:(m.2yq.org)罪案清道夫:秦风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