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六年四月,江南已是草长莺飞、绿意盎然,京城的农桑司试验田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时节。暖风吹过,田埂上的野草长势喜人,试验田里的各类作物郁郁葱葱,绿油油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透着旺盛的生命力。苏清鸢带着萧承泽与萧承月来到农桑司巡查,此行的重点是查看新培育成功的“早熟水稻”——这是农桑司历时三年,结合南方气候特点改良的优良品种,承载着让百姓“多收粮、稳吃饭”的期盼,也是让孩子们见证“粮食为邦本”的生动课堂。
农桑司的大门敞开着,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劝课农桑,以安百姓”八个大字,这是苏清鸢当年亲自题写的司训。农桑司少卿李大人早已带着一众官员和农技人员在门口等候,见到苏清鸢一行,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臣李谦,率农桑司全体属员,恭迎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公主殿下!”
“李大人免礼。”苏清鸢温和地抬手,“今日我们是来看看新培育的早熟水稻,不必多礼,直接带我们去试验田吧。”
“遵旨!”李大人直起身,侧身引路,“娘娘,殿下,公主,这早熟水稻就种在东边的试验田,目前长势良好,再过一个月就能抽穗了。”
沿着青砖铺就的小路往前走,两侧是划分整齐的试验田,田里种着不同品种的作物:有叶片宽大的玉米,有秆子挺拔的高粱,还有一簇簇饱满的大豆。农技人员们正在田间忙碌,有的在浇水,有的在施肥,有的在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每个人都神情专注。
萧承泽好奇地看着田间的作物,时不时停下来询问:“李大人,这玉米和我们在燕云看到的一样吗?是不是也是高产作物?”
李大人笑着回答:“太子殿下,这是农桑司新改良的甜玉米品种,不仅产量高,口感也更好,适合鲜食,也能磨成粉制作糕点。我们计划今年在京城周边推广,让百姓多一种粮食选择。”
说话间,众人来到了东边的试验田。远远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稻苗整齐地排列在水田里,像一块巨大的绿毯,随风起伏。稻苗长得粗壮挺拔,叶片翠绿鲜亮,透着勃勃生机。与普通水稻相比,这种早熟水稻的株型更紧凑,分蘖能力更强,每一株稻苗上都已经长出了不少分枝。
“娘娘,殿下,公主,您看,这就是我们新培育的早熟水稻。”李大人指着田里的稻苗,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这种水稻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周期短,比普通水稻早熟一个月。普通水稻需要四个月才能成熟收割,而这种早熟水稻三个月就能成熟。这样一来,在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一年就能种两季,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萧承泽蹲在田埂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触碰了一下稻苗的叶片,指尖传来湿润的触感。“李大人,这种水稻为什么能早熟一个月?它的产量和普通水稻相比怎么样?”
李大人解释道:“太子殿下,这是我们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来的。我们选取了南方的早熟稻种和北方的高产稻种进行杂交,经过多次试验,才培育出这种既早熟又高产的水稻品种。它的产量比普通水稻能提高三成,而且抗病性强,耐旱耐涝,尤其适合南方夏季多洪涝的地区种植。往年南方夏季遇到洪涝,很多水稻都会被淹,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这种早熟水稻能提前一个月成熟,正好能避开夏季的洪涝期,保证粮食收成。”
萧承泽点点头,眼中满是欣喜:“太好了!有了这种早熟水稻,南方百姓就能收获更多的粮食,就算遇到洪涝灾害,也不用怕饿肚子了。”他转头对苏清鸢说道:“母亲,就像我们在燕云看到的,百姓有了足够的粮食,才能安心生活,国家才能安定。这种早熟水稻推广开来,一定能让更多百姓受益,让国家的粮食储备更充足。”
“泽儿说得对。”苏清鸢赞许地说道,“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也是国家的根基。农桑司的官员和农技人员们花费三年时间培育这种早熟水稻,就是为了让百姓能多收粮、收好粮,让国家的粮食安全更有保障。每一株稻苗,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每一次品种改良,都能让百姓的生活更安稳。”
李大人补充道:“娘娘说得是。我们已经在南方的几个州府进行了小规模试种,效果非常好。当地百姓反响热烈,都盼着能尽快推广这种早熟水稻。今年秋收后,我们就会大量培育种子,明年在南方全面推广,预计能让南方的粮食总产量提高两成以上。”
萧承月对水稻种植兴趣不大,却被不远处的种子仓库吸引了。种子仓库是一座青砖瓦房,门口挂着“种子储备库”的木牌,门口有专人看守。萧承月拉了拉苏清鸢的衣袖,小声说道:“母亲,我想去看看种子仓库,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种子。”
苏清鸢笑着点头:“好啊,你跟着李大人的下属去看看吧,注意不要乱动里面的种子。”
一位负责种子管理的官员连忙上前,带着萧承月走进了种子仓库。仓库里宽敞明亮,通风良好,一排排货架整齐地排列着,货架上摆满了贴着标签的布袋,里面装着不同品种的种子。有水稻种子、小麦种子、玉米种子、大豆种子,还有各种蔬菜种子,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请大家收藏:(m.2yq.org)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