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如同淬火的钢铁,一旦成型便坚不可摧。黑泽光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投身于紧锣密鼓、环环相扣的回归筹划之中。这绝非一次心血来潮的旅行或简单的故地重游,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转移,一次深入虎穴的隐秘行动。他需要一个全新的、经得起最严密调查的、毫无破绽的身份,一个能够合理融入东京社会结构、并为他未来在暗处的行动提供最大便利的完美“马甲”。
“Ken Shirakawa”这个身份,与工藤新一在夏威夷长达数年的系统性训练关联太深,如同一张已经暴露在潜在监视下的名片,必须被彻底舍弃、抹除。他需要创造一个与“已故商业大亨黑泽光”、与“夏威夷退役教官Ken”都毫无关联、查无实据的崭新存在,一个从档案到行为逻辑都自洽的“真人”。
他动用了系统这些年来通过完成任务、商业运作(以前世黑泽光名义进行的部分投资,在其“死后”由系统暗中管理)所积累的庞大、分散且难以追踪的资金池。同时,他也间接运用了部分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技术资源——这些大多源自系统任务完成后的知识类奖励,他通过控股的、注册于避税天堂的离岸科技公司,将这些知识以“前瞻性研发方向”或“技术顾问建议”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某些特定领域的发展,如今,这些资源反过来为他的身份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
“明石彰(Akira Akashi)”。他在众多备选名字中,最终锁定了这个听起来沉稳而不失力量感的身份。年龄设定在45岁,正处于一个男人经验、资源和精力达到相对平衡的黄金时期。背景设定为美籍日裔的第二代移民,但内心深处对父辈的故土怀有复杂情感。他在美国硅谷摸爬滚打多年,以其敏锐的眼光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几次关键的科技浪潮中成功下注,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成为一名颇具声望的风险投资人。其投资领域高度聚焦于前沿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网络安全)和下一代物理安保系统。如今,他因“看好日本市场在相关领域的独特潜力与政策支持”,加之“年岁渐长,思乡情切,希望为故国发展贡献力量”,决定将事业重心迁回日本。
这个“明石彰”的身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产物,具有多重战略意义:首先,归国华侨、成功科技投资人的身份,自带光环,能赋予他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活动自由度。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接触政界人物、警界高层、各大财团领袖,甚至……那些游走于灰色地带、可能掌握着特殊情报或渠道的人物,而不会引起过度怀疑。其次,风险投资人的职业属性,可以完美地解释他手中掌握的庞大资金流的来源与去向,也为他在未来必要时,向特定目标(如阿笠博士,或某些需要资金支持的“红线”项目)提供“天使投资”或“技术支援”铺平了道路,使其行为合理化。最后,专注于科技与安保领域的投资方向,能让他顺理成章地关注相关行业动态,甚至与他“已故”前身所创立的、如今已被组织势力渗透的“黑泽安保公司”产生某种程度上的、“纯粹基于商业利益考量”的接触或竞争关系,而不至于显得突兀,这为他近距离观察甚至反向渗透组织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掩护。
系统在其庞大的数据库中,存储了全球各国户籍管理、金融体系、出入境记录等海量信息模型。此刻,这些模型被全速调用,开始为“明石彰”生成一整套毫无破绽的身份文件:从精心炮制的出生证明、中小学成绩单、大学学位证书(来自一所真实存在但管理相对宽松的美国州立大学,并“植入”了优秀毕业记录),到详尽的职业生涯履历(包括数家真实科技公司的“任职经历”,以及几次成功的“投资案例”),再到与履历匹配的、经过复杂洗钱流程“净化”后的银行账户流水和信用记录。系统甚至模拟了“明石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容貌变化,生成了数张对应的、毫无PS痕迹的“历史照片”,并设法将其“嵌入”到某些公开或半公开的校友录、行业会议合影中。这种程度的伪造,已然超越了普通技术范畴,近乎于一种“数字创世”。
同步进行的,是对“Ken Shirakawa”存在痕迹的彻底清理。夏威夷瓦胡岛上那栋可以俯瞰大海的别墅、车库里的几辆代步车、那家口碑不错的综合技能教练店……所有这些挂在“Ken Shirakawa”名下的资产,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所有权交叉交易、跨国空壳公司过户,被悄然转移至匿名信托名下,或通过隐蔽的渠道快速变现。所有可能与工藤新一训练相关的实体记录——训练日志、定制器材的购买凭证、甚至是一些看似随意的合影(他早已习惯性地避开了正面清晰影像),都被投入特制的粉碎机,化作无法复原的纸屑,随后连同存储过相关数据的硬盘一起,在高温熔炉中化为乌有。数字痕迹的清除更为彻底,系统直接介入了本地电信运营商和云服务商的数据库(以极其隐蔽的方式),删除了所有与“Ken Shirakawa”及工藤新一训练相关的通讯记录、邮件往来和网络访问日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柯南当奶爸,开局收养琴酒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柯南当奶爸,开局收养琴酒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