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正透过梧桐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林鸿彬拿到了党校的毕业证书,三个月的党校学习画上句号。
他没多停留,先往农科院赶去销假。虽然现在只是挂了个名,但流程还是要走了!
销完假,林鸿彬归心似箭,匆匆往家赶。
恢复高考的正式通知早就通过报纸宣传开了,并放宽了年龄限制。
石谷村这里,现在想参加高考的适龄员工、知青都在拼命的念书,甚至村里的一些结了婚的老高中生也在努力,想通过高考的方式改变命运。
还有青云山的知青和部分员工也是一样,大多在拼命的学习。
青云山周围的风里都带着股“读书热”。
他们比大部分人都幸运,知青林场一直有学习方面的考核内容,林鸿彬也一直强调会有高考,所以学习都没有放下,稳中有升。
医学院学要恢复一些专业,现在老教授缺的很,所以祝爷爷被学校调回了刺桐校区,这个在之前通过电话的时候了解到了。
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祝爷爷离开了,他培训出来的卫生员在准备高考,青云山现在连卫生员都快没了,最后宁学炜和大队协商,先调了一名赤脚医生过来,然后按流程向单位申请正式人员。
这就是成了下属机构的麻烦事,凡事都得七申请八审批,效率低得让人着急。
在家里待了两天,又开着拖拉机给水稻研究所的同志送了一批水果,当初答应许主任的事,不能没忘了。
之后,就是安心的带娃,等着新工作。
也没等多久,在高考前,一纸调令送到了林鸿彬手中。
林鸿彬被调到鹭岛大学,任校党委委员、后勤处处长,负责后勤工作。
这个调令让林鸿彬摸不着头脑了,怎么说他还挂着省知青领导小组成员的职务,之前还是省农科院副院长,怎么调到大学管后勤?
身份不对等啊!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再说了,大学的政治生态比在机关轻松一些,正合他意思。
林鸿彬背了一个包,揣着调令往鹭岛大学赶去。
这次进大学没有翻墙了,是从正门进去的。
刚办完报到手续,校办黄主任就迎了上来:
“林处长,曾书记特意交代,你报到完就去他办公室!”
“哦,好,那我背包先放这里!”
林鸿彬把背包往桌角一放,快步往书记办公室走。
“曾书记,您好,林鸿彬向您报到!”林鸿彬恭敬地说道。
曾书记林鸿彬倒是在开会的时候见过几面。
现在学校没有校长,这位曾书记还是鹭江市委代书记、市革委代主任,妥妥的鹭江第一号了。
“鸿彬同志,你来了!” 曾书记热情地起身,还亲自给林鸿彬倒了杯茶。
“谢谢书记!”林鸿彬连忙起身接过茶杯,心里的疑惑更甚。
“鸿彬同志,你是不是对被调来学校感到意外?”曾书记开门见山,目光温和地看着他。
“是的,书记!”林鸿彬坦诚地回答。
曾书记哈哈一笑,语气里满是自豪:
“你是我亲自找省委领导要来的!现在学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后勤压力与日俱增,这可不是一般人能破解的难题。
你在短短的几年时间,用一个知青小林场,撬动数亿元的生产规模,省里很多部门都在争的要你。
但我老头子脸皮厚,硬是把你抢过来了,哈哈哈!”
曾书记对自己的行为明显是很得意!
林鸿彬能怎么办?只能对着领导再次表示谢意:“感谢领导们的赏识!我一定尽力做好工作!”
又闲聊了几句家常,曾书记话锋一转,开始布置任务:
“你刚到学校,先熟悉一下环境和岗位,收拾好住处。两周之后,给我一份后勤工作的规划报告。”
“是!保证完成任务!” 林鸿彬坚定地回答。
出了书记办公室,林鸿彬回到校办,跟着黄主任去了后勤处。
一进门,屋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看过来。
黄主任挨个介绍,林鸿彬笑着点头致意,却把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
有人见他年纪轻,嘴角撇出几分不屑;
有人听到“林鸿彬”的名字,眼里露出崇敬;
还有人表情淡漠,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最显眼的是位 40 来岁的林副处长,嘴里挂着笑,可眼底藏着几分敌意。
林鸿彬心里门儿清:后勤处是管物资“肥差”,自己要么是挡了对方的路,要么是对方担心他断了“油水”,往后少不了要多费心。
领了宿舍钥匙,林鸿彬跟着后勤处的小许出了校门。“林处长,前面就是鹭大西村,咱们学校不少老师都住这儿!”
小许一边走,一边热情地介绍。
不多时,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的楼房出现在眼前。
“这是讲师楼,住的都是中文系的老师,平时能常听见他们念诗呢!”
小许又介绍到:“林处长,这是讲师楼,住的都是中文系的老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