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天定,匆匆百年如白驹过隙,吾自知命不久矣,欲纵情山水了此残生。元丰五年遇子瞻于黄州,余与子瞻一见如故,泛游赤壁,子瞻观景与天地共鸣,诗兴大发,写下诗赋。诗中有云,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天,水光接天------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子瞻心胸宽广,诗词歌赋大气磅礴,无意中为吾打开一扇天窗,许久未曾增长之境界,一日涅盘。此境界当世未曾有过记载,吾彷徨之中四处搜寻存世经典,偶得一书名曰《黄帝内经》。其书本为岐黄遗意而作,研读之后,心中有所感悟。
读到此处,江凤鸣心中的震撼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说明。
周沧溟又活了百年?
怎么可能?
江凤鸣熟读典籍,眨眼推算出元丰五年是指神宗年间,距今已有四十多年,周沧溟口中的子瞻应该是指被世人称为诗神的东坡居士苏轼。他感觉自己即将寿终正寝,决定用最后的时光游历天下,偶遇苏轼,两人结伴而行。他从苏轼的诗词中获得了灵感,武功在无意中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这种境界超脱世俗,他惶恐中遍寻典籍,终于在一本叫做《黄帝内经》的医书中找到类似答案。他的境界跨越了超级高手,进入到书中描述的那种境界。
江凤鸣继续往下翻看。
《黄帝内经》把得道之人分为四重境界,分别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再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江凤鸣暗道:周沧溟前辈武功当真超凡脱俗,练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境界。可惜他逍遥惯了,纵情山水间,又无意争名夺利,江湖中并未留下他任何传说,否则武林志就要被改写了。至于他说的什么真人贤人境界,离普通人实在太过于遥远,就拿超级高手来说,这是江湖中已知的最高境界,比超级高手高一级的境界,闻所未闻,没有任何记载。周沧溟认为自己进入的境界是书中提到的贤人境,能够感受阴阳变换,武力值得到巨大提升,寿命又得以延续几十载。
然,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虽延寿几十载,但寿亦有终时。吾不忍一身所学消散于山水间,潜心整理,遂成帝皇真经。吾将帝皇真经并飞虎功刻于石壁之上,以待有缘人。
江凤鸣心中一动,默默推算,不胜唏嘘,周沧溟前后活了接近一百九十岁,他怕不是神仙转世吧?生老病死谁也无法超脱,他为什么会活这么久。江凤鸣心中凌乱,那白貂此刻早已不再叫唤,趴在石台边看着他发呆。
周沧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不忍自己和李存孝的武学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用无上神力将其刻画在石壁之上,难怪看一眼心神就会受到影响。可惜自己是个废人,不能修炼内力,否则必定能飞跃出这天堑一样的山谷。
抛开这一切不切实际的念想,江凤鸣打开了第四卷。这一卷跟前三卷不同,里面讲了一些起居生活方面的事情。原来白貂和那凶恶的猴子,都是周沧溟前临终前在外游历时,从猎户手中买下的猎物。两只小东西陪伴了他几年,也许跟神石接触久了,生出了灵性,寿命也大大增加,再次印证了那块石头的玄妙。为了保持白貂和猴子野性,他经常从外面带一些活着的野兔野鸡野狼回来,积少成多,山谷中逐渐有了生机。这里,周沧溟重点提到,他身边那把剑,来历很不一般。
众所周知,李存孝的兵器是禹王槊,一槊在手,万夫莫敌。
相传上古大神大禹治水时,为了镇杀河妖鬼怪,铸造了一把神兵禹王槊。至于李存孝手中的禹王槊,是不是那把神兵,无从考证,但是这把重逾百斤的兵器,斩杀无数战将,威名在赫赫。李存孝不忍禹王槊遗落在外,死前央求周沧溟将它与之埋在一起。没想到周沧溟坠崖,禹王槊被晋军大将军李南屏所得。因为实在是过于沉重,无人能挥舞,更别提上阵杀敌,十几年间数次易手。周沧溟神功大成,出山寻仇无果,几经周折才寻回禹王槊。
禹王槊太长太重,只适合李存孝那样的军中战将,周沧溟用了三十年时间,去伪存真,将它炼化成一柄剑。为了纪念李存孝,他在剑中加了部分神石,剑成之日,华光大放,铸剑炉径直炸开。待剑冷却,他发现上面多了些不同寻常的纹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剑山庄请大家收藏:(m.2yq.org)金剑山庄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