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谷的晨露尚未散尽,林野已将采集工具整齐地码放在竹篮里。最上层的青铜剪刀刃口泛着冷光,是用旧文明的医疗器械改造的,能精准剪断0.1毫米的纤维;中间层的标本盒垫着红锈林蜘蛛丝织成的软布,防辐射等级达到0.35Sv/h;最底层的陶瓮里盛着清水,水面漂浮着几片变异荷叶,能缓慢释放出杀菌的生物碱——这是前往低辐射区采集样本的标准配置。
“记住,低辐射区的植物看似无害。”老周的声音从谷口的了望塔传来,老人正用望远镜观察红锈林边缘的晨雾。他腰间的铜哨突然吹响,三短一长的节奏在晨空中回荡,“那片洼地的‘静风草’会让人产生幻觉,遇到时用硫磺粉熏,别直接碰叶片。”
林野将辐射仪别在腰间,指针稳定在0.31Sv/h。他摸了摸腕间的胎记,那里的淡青色比往日更浅,像被晨雾洗过。“阿正,把备用的防辐射面罩带上。”他将一顶用桑皮纸与铅丝混合制成的帽子递给少年,“低辐射区的植物纤维更细,容易钻进呼吸道。”
少年的手指在面罩的网眼上摩挲,那些网眼是用变异芦苇的纤维编织的,在阳光下呈现出半透明的银灰色。“林哥,老周叔说的‘会唱歌的花’真的存在吗?”阿正的背包里露出半截标本夹,夹板上还留着昨日采集的吸辐草汁液,在晨光下泛着蓝绿色的光。
林野的目光落在红锈林与沼泽地之间的狭长地带。那里的植被呈现出奇异的分层:最外侧是银灰色的荆棘丛,往里是齐腰高的草本植物,再深处便是老周所说的低辐射区,树木的叶片呈现出正常的绿色,在晨雾中像浮动的翡翠。“那是‘共振花’,花瓣能随辐射频率震动。”他调整着辐射仪的灵敏度,“0.28Sv/h时唱得最响,超过0.3就会闭合。”
穿过荆棘丛时,林野的青铜剪刀派上了用场。那些银灰色的枝条会主动缠绕过来,尖端的倒刺在接触到防辐射面罩的瞬间便失去活性,像被抽走了能量。他注意到荆棘的横截面呈现出中空的六边形,与旧文明钢笔笔杆的夹层结构惊人地相似,只是纤维中不含金属颗粒,代之以细小的气囊。
“这里的辐射值在降。”阿正突然喊道,辐射仪的指针从0.31Sv/h缓慢回落至0.29Sv/h。少年的脚下冒出几株三叶草,叶片上的白色斑纹组成规则的网格,用放大镜观察,每个网格都是个微型的辐射屏蔽层,能将周围的辐射值降低0.01。
林野小心翼翼地将三叶草连根拔起。根系上附着的土壤呈现出罕见的褐色,与红锈林常见的灰黑色截然不同。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成温和的绿色——这是未被辐射污染的中性土壤,在档案谷周围已属罕见。“把这土装半袋回去。”他将标本盒盖好,金属搭扣的声响惊起几只彩色的昆虫,翅膀的纹路与三叶草的斑纹完全一致。
深入低辐射区后,植被变得异常茂密。一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蔓顺着树干攀爬,花朵的中心嵌着颗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林野用吸管收集露珠时,发现液体中悬浮着极细的纤维,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螺旋状的卷曲,与苏锐兄妹布料上的金属丝有着相似的弹性,却不含任何辐射结晶。
“这是‘净辐藤’。”林野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将藤蔓的汁液滴在辐射仪的探头上,指针瞬间从0.29Sv/h降至0.26Sv/h,“汁液里的酶能分解辐射尘,比泽中异草的效率还高。”他突然想起钢笔里的星图,第七个泉眼的位置恰好标注着这种植物的图案,只是当时误以为是普通的装饰。
阿正突然在一片蕨类植物前惊呼。那些羽状复叶的背面,布满了金黄色的孢子囊,每个囊里都有颗米粒大小的晶体,在阳光下发出微弱的荧光。“林哥你看,这些晶体在动!”少年用镊子夹起一颗,晶体立刻分解成无数细小的纤维,在空气中组成短暂的星图,随后便消失无踪。
林野的呼吸变得急促。他认出这种蕨类是“星纹蕨”,父亲的笔记里记载过,只生长在0.25Sv/h以下的环境中,其孢子能记录辐射场的波动轨迹。“快用密封罐收集!”他的骨刀在地面划出浅坑,“这些孢子囊里的纤维,可能比钢笔里的星图更精确。”
采集到正午时,竹篮已装了大半。林野坐在一块裸露的岩石上休息,岩石表面布满了蜂窝状的孔洞,用探针探入,能感觉到微弱的气流——这是块天然的辐射屏蔽石,内部的结构能吸收并中和辐射能量。他将带来的清水倒在岩石上,水立刻渗入孔洞,从另一侧渗出时,辐射仪显示其纯度已接近未受污染的状态。
“林哥你听!”阿正突然捂住耳朵,脸上露出迷醉的神情。一阵细微的嗡嗡声从前方的花丛中传来,那些被称为“共振花”的淡紫色花朵正在同步震动,花瓣边缘的纤维在空气中划出无形的波纹,与辐射仪指针的颤动频率完全一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残土纪元请大家收藏:(m.2yq.org)残土纪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