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谷的雪夜带着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林野站在了望塔顶的观测平台上,呼出的白气在防寒面罩上凝成细密的霜花。平台中央架设着一台修复后的旧文明无线电接收器,黄铜外壳在风雪中泛着冷硬的光,天线则是用三根净化者的银白色纤维拼接而成,在0.29Sv/h的辐射场中微微颤动,像某种感应灵敏的触须。
“还是只有杂音。”阿正捧着块加热过的铅砖,试图给接收器的核心部件保暖。少年的手套早已被风雪浸透,指尖冻得通红,却仍固执地用体温焐着设备外壳,“林哥,这东西真能收到信号?老周叔说旧文明的电磁波早就被辐射搅乱了。”
林野没有回头,他的注意力全在接收器的显示屏上。那些跳跃的绿色波纹突然出现一丝异常的波动,频率稳定在47.3MHz,与普通的自然辐射干扰截然不同。“来了。”他迅速调整旋钮,将带宽压缩至0.5MHz,杂音瞬间减弱,露出一串规律的脉冲信号,像心脏跳动般清晰,“这种频率的定向性很强,不是自然形成的。”
信号的间隔呈现出奇妙的规律性——三短两长,重复七次后停顿,接着又是新的序列。林野取出随身携带的星图手册,用铅笔在雪地上画出脉冲的节奏,那些折线组合起来的形状,竟与《开元占经》中“北斗七星”的连线完全吻合,只是斗柄末端多了个额外的节点,指向红锈林深处的尖塔方向。
“是人为发出的。”老周的声音从铁梯口传来,老人裹着件缝满铅片的防寒服,手里提着盏防风灯,灯光在风雪中挣扎出一团昏黄的光晕。“我年轻时在黑鸦聚落见过类似的信号,是净化者外围成员用的联络码,但没这么复杂。”他指着显示屏上的脉冲,“这节奏里藏着坐标,每七组对应一个辐射值节点。”
林野将信号记录在特制的磁带上——这是用变异蜘蛛丝浸泡磁粉制成的,能在低温下保持磁性稳定。当磁带转动到第三圈时,信号突然中断,显示屏上的波纹变成杂乱的锯齿状,像被某种力量强行切断。“他们在移动。”他迅速切换到全频段扫描模式,“信号源的移动速度很快,每分钟至少三百米,应该是在交通工具上。”
阿正突然指着了望塔西侧的天空。那里的云层被一道奇异的光柱穿透,淡紫色的光芒在雪幕中划出短暂的轨迹,消失在红锈林的方向。“和上次净化者纤维弹爆炸的光一样!”少年的声音带着惊惶,铅砖从手中滑落,在平台上砸出沉闷的声响,“他们在打信号弹!”
林野的目光落在接收器的频率计上,最后捕捉到的信号峰值停留在73.4MHz——这个数字像根细针,刺破了他心中某种模糊的猜测。他迅速将天线转向光柱消失的方向,增益旋钮拧至最大,接收器发出刺耳的嘶鸣,在一片杂音中,断断续续的脉冲再次浮现,这次的节奏明显加快,像某种紧急指令。
“是尖塔的方向。”老周用冻得发僵的手指点向红锈林深处,“那里的电磁环境最复杂,普通设备根本无法穿透,他们却能稳定发送信号,说明掌握着某种抗干扰技术。”他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块巴掌大的电磁屏蔽板,“这是从7号观测站遗址捡的,也许能增强接收效果。”
屏蔽板安装在天线旁的瞬间,接收器的杂音显着减弱。一串完整的信号序列清晰地呈现出来:“……相位校准完毕,等待‘天枢’激活,坐标734……”最后的“4”字被突然涌入的强干扰截断,显示屏上的波纹剧烈震荡,仿佛有股强大的能量正在红锈林深处爆发。
林野的手指在记录纸上飞快地演算,那些脉冲间隔换算成距离后,恰好指向尖塔底层的某个位置——与长老笔记中记载的“纤维核心区”完全吻合。“他们在调试某种设备。”他的呼吸在面罩内侧凝成白雾,“‘天枢’很可能指的是星核石,净化者在等满月夜的能量峰值。”
雪越下越大,观测平台上的积雪已经没过脚踝。阿正发现接收器的电缆接口处结了层薄冰,那些银白色的纤维天线正在低温下收缩,与电缆的连接处出现细微的火花。“林哥,天线快冻住了!”少年用体温融化冰壳,手指触到纤维的瞬间,突然感到一阵刺痛,“它们在传递电流!”
林野迅速切断电源,纤维天线在断电后仍保持着微弱的震颤,像有残余的信号在其中游走。他用辐射仪测量,指针在0.33Sv/h处形成稳定的峰值,与尖塔方向传来的能量波频率完全同步。“这些纤维不仅能接收信号,还能放大和转发。”他将天线小心翼翼地收进铅制容器,“净化者在利用它们构建网络,我们收到的可能只是个中继信号。”
下塔时,老周讲述了一段被遗忘的往事。三十年前,档案谷曾截获过类似的信号,当时的长老判断是旧文明的军事设施在辐射影响下自动启动,但派去探查的队伍再也没有回来。“现在想来,”老人的脚步在积雪中陷得很深,“那些人很可能遭遇了早期的净化者,信号就是他们发出的求救码,只是当时没人能解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残土纪元请大家收藏:(m.2yq.org)残土纪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