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谷的雪后初晴带着一种凛冽的清澈,阳光穿过辐射尘过滤层,在典籍库的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亮斑。林野将第三卷《荒经》残卷摊开时,指腹在泛黄的纸页上抚过那些被虫蛀出的圆形孔洞——每个孔洞的边缘都泛着金属般的光泽,在0.30Sv/h的辐射场中微微发亮,与他前日在防御栅栏的铅板上发现的咬痕如出一辙。
“这些洞不是普通噬纸虫蛀的。”阿正蹲在旁边,手里举着块放大镜,镜片将纸页上的纤维纹路放大成交错的沟壑。少年的鼻尖几乎碰到残卷,呼出的气息在镜片上凝成细雾又迅速散去,“你看这边缘,有细微的锯齿状划痕,像是被什么东西啃过金属后留下的。”
典籍库的橡木书架上,老周正踩着木梯翻找更深层的档案。老人的手指在积灰的书脊上滑动,每个书名都要念出声来确认:“《异兽考》……《红锈林灾异录》……啊,找到了!”他捧着本封面残破的线装书下来,书页间夹着的干枯植物标本掉落在地,发出脆响,“这是你爷爷整理的《古虫异闻》,里面专门记了噬铁虫的传说。”
林野接过书时,书页自动翻开到夹着书签的位置。泛黄的宣纸上,用朱砂画着条形似蜈蚣的生物,长约三寸,头部有两对钳状口器,尾部拖着根细长的丝线,旁边的注解说:“噬铁虫,形似百足,性嗜五金,其齿坚逾精钢,能食铅穿铁,遗痕如钻,辐射值0.35Sv/h时最活跃。”
“真有这种虫子?”阿正的手指在插画旁的批注上点了点,那里用蝇头小楷写着:“丙戌年冬,红锈林西,铁工坊一夜空,唯余满地金属碎屑,辐射仪示0.37Sv/h,疑为噬铁虫所为。”少年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它们真能啃动铅板?我们的防御栅栏……”
林野的目光落在插画中噬铁虫尾部的丝线上。那线条被画得极细,末端却打了个奇特的结,与他在储存室防潮处理时发现的纤维虫茧上的绳结完全一致。“不是啃动,是溶解。”他用骨针轻轻挑起《荒经》残卷上的孔洞边缘,纤维在针尖下呈现出熔融后的玻璃态,“这种虫子的唾液里含有强酸性物质,能分解金属的晶格结构,尤其是铅。”
老周从书箱里取出个铁皮盒,盒盖打开时发出锈蚀的“吱呀”声。里面装着几块不规则的金属残片,表面布满蜂窝状的孔洞,在阳光下泛着蓝黑色的光泽——这是二十年前从红锈林边缘的废弃冶炼厂收集的,据说就是噬铁虫的“杰作”。“你爷爷当年专门研究过这个。”老人用镊子夹起块残片,对着光转动,“他说这些孔洞的直径精确到0.2毫米,虫口器的结构一定带着天然的计量能力。”
林野将金属残片放在《古虫异闻》的插画旁,残片上的孔洞与画中噬铁虫的口器尺寸完美吻合。他突然注意到残片的断口处,嵌着极细的银白色纤维,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螺旋状的结晶——与净化者用来破坏太阳能板的导电纤维成分相同,只是结晶的排列更松散,像是被某种生物消化过。
“它们不是自然生物。”林野的声音带着凝重,载玻片在指间微微颤动,“这些纤维里含有人工合成的钛合金微粒,是被培育出来的。”他翻到《古虫异闻》的最后一页,那里贴着片干枯的虫蜕,半透明的壳膜上,隐约可见人工蚀刻的三叶纹标记,“是净化者的造物,或者说,是被他们改造过的生物武器。”
阿正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掏出块用麻布包裹的东西。解开麻布的瞬间,露出块布满咬痕的青铜令牌——这是他昨日在谷口的雪堆里捡到的,属于档案谷的守夜人标识,边缘的齿痕与金属残片上的孔洞完全匹配。“昨晚的守夜人说,看到雪地里有银色的细线在动,像一群会爬行的金属丝。”少年的手指在咬痕上摩挲,“当时以为是错觉,现在看来……”
典籍库的辐射仪突然发出短促的蜂鸣。林野抬头看见指针在0.32Sv/h处形成稳定的峰值,书架第三层的《红锈林矿产志》正微微颤动,书脊与木板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他走过去抽出那本书,书页间掉出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用朱砂标注着七处红点,其中一处就在档案谷的西坡——那里是储存铅锭的仓库。
“这些红点是高含铁量的矿脉。”老周的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噬铁虫依赖金属元素生存,矿脉是它们的迁徙路线。”他突然指着地图角落的批注:“‘虫群随月相迁徙,满月夜活性最高’,今天就是腊月十五。”
林野将《古虫异闻》中的记载与地图上的红点逐一比对,发现噬铁虫的活跃区域与净化者纤维网的分布有着惊人的重合。尤其是红锈林深处的尖塔周围,红点密集得像片血海,旁边用铅笔标注的辐射值是0.41Sv/h——恰好是噬铁虫最活跃的阈值。“它们被用来守护某个东西。”他的指尖在尖塔的位置重重一点,“或者说,被用来阻止外人靠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残土纪元请大家收藏:(m.2yq.org)残土纪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