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谷的雪夜静得能听见冰晶在枝头碎裂的声响。林野站在了望塔的观测平台上,防寒靴底的冰碴在铁板上碾出细碎的白痕。他面前的三台辐射仪正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左侧的老式指针仪指针像受惊的鸟雀般剧烈震颤,始终在0.31至0.37Sv/h之间疯狂跳动;中间的数字屏显仪则卡在0.34Sv/h,屏幕边缘的警示灯明明灭灭,像濒死者的呼吸;最右侧那台改装过的军用级设备,却在持续输出一组诡异的正弦波,波峰与波谷的间隔精确到秒,形成完美的周期。
“已经第三个时辰了。”阿正将冻得发硬的羊毛围巾裹得更紧,少年的睫毛上结着细小的冰花,呼出的白气在观测镜上凝成雾膜,“林哥,这波动太奇怪了,既不是辐射风暴的锯齿状,也不是纤维聚集的尖峰状,倒像是……”他突然顿住,手指在结霜的护栏上画出波浪线,“像是有人在远处按规律调节辐射源。”
林野的目光掠过红锈林的轮廓。雪幕中的尖塔像枚沉默的冰棱,塔尖的位置恰好与辐射仪正弦波的波峰形成诡异的呼应。他将军用级设备的采样频率调至最高,屏幕上的波形立刻分解成无数细小的脉冲,每个脉冲的峰值处都嵌着个微缩的星图——北斗七星的排列,只是天权星的位置被一个扭曲的螺旋取代,与长老笔记中“净化者核心标记”完全吻合。
“不是调节,是在发送信号。”林野从背包里取出块铅制屏蔽板,挡在三台设备中间。左侧的指针仪瞬间稳定在0.32Sv/h,中间的数字屏显也恢复正常,唯有右侧的军用设备仍在输出正弦波,只是振幅减弱了三成。“源头有两个,一个在尖塔,另一个……”他突然指向档案谷西侧的沼泽地,那里的辐射值常年稳定在0.33Sv/h,此刻却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般泛起涟漪,“在我们的防辐射带内侧。”
老周提着盏防风灯爬上了望塔,灯芯的爆鸣声在风雪中格外清晰。老人解开裹着设备的保温毡,露出里面个巴掌大的铜制罗盘——这是用旧文明的地质勘探仪改造的,指针能感应磁场异常。“沼泽地的泥炭层在翻涌。”他将罗盘放在观测台上,指针立刻疯狂旋转,最终定格在指向沼泽中心的位置,“我让守谷人去看过,水面上漂着层银灰色的膜,用树枝一挑就碎,辐射仪测着0.35Sv/h。”
林野突然想起昨日清理噬铁虫时发现的纤维管。那些银白色的管道在雪地里延伸的轨迹,终点正是沼泽地边缘的芦苇丛。他迅速调出军用设备存储的历史数据,对比三个月来的辐射曲线,发现在每月的满月夜,沼泽地的辐射值都会出现微小的波动,只是之前从未像今晚这般剧烈,且带着明显的人为干预痕迹。
“是净化者的‘共振装置’。”林野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出波峰连线,这些点连接起来的形状,恰好与尖塔底层的平面图重合,“他们在沼泽地和尖塔之间建立了能量通道,用辐射波的共振传递能量,今晚的波动是在测试通道的稳定性。”
阿正突然指着观测台边缘的积雪。那里的雪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形成一个个螺旋状的小漩涡,漩涡中心的辐射值高达0.36Sv/h,却没有向外扩散的迹象,像被无形的墙约束着。“林哥你看!雪化的形状和辐射仪的波形一样!”少年用树枝搅动漩涡,雪水立刻变得粘稠,拉出银白色的丝缕,“是纤维!水里有看不见的纤维在编织屏障!”
林野将样本滴在载玻片上,显微镜下的纤维呈现出双螺旋结构,每个螺旋节点都嵌着黑色的辐射结晶。这些结晶在0.34Sv/h时会发出微弱的荧光,随着辐射值升降同步明暗,像无数个微型的信号灯。“是‘调谐纤维’。”他想起《古虫异闻》中关于噬铁虫唾液的记载,“能根据辐射强度改变分子结构,用来构建定向能量通道再合适不过。”
老周的罗盘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指针断裂的瞬间,沼泽地方向传来沉闷的爆炸声,雪幕中腾起淡紫色的烟柱,辐射仪的正弦波立刻出现剧烈的畸变,波峰被硬生生削平,像被利刃斩断的绳索。“他们成功了。”老人的声音带着冰碴般的寒意,他指着重新稳定的波形,“通道已经打通,现在的辐射值是0.34Sv/h,刚好在我们的防御阈值边缘。”
林野迅速计算能量传递的效率。军用设备显示,尖塔发射的辐射波有67%被沼泽地的接收装置捕获,这个效率远超自然传播的12%,说明净化者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他们在为满月夜做准备。”他将数据记录在防磁笔记本上,纸张边缘的铅涂层在辐射波作用下微微发烫,“共振装置的能量转化率每提升1%,尖塔的辐射范围就会扩大三里。”
阿正突然发现军用设备的波形里藏着规律。每个完整周期的间隙,都有个微不可闻的脉冲,将这些脉冲单独提取出来,恰好组成一串数字:“7、3、4、0.41、满月”。少年的手指在数字上敲击,突然想起苏瑶留下的星轨晶,“这是坐标和时间!0.41Sv/h是启动能量,他们要在满月夜用41%的尖塔能量做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残土纪元请大家收藏:(m.2yq.org)残土纪元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